媒体和大众的口味,都是喜欢搞事情的。
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小有成就的你,都会被问及“你怎么做的比他好的?对手放了个大招你怎么看?怎么打回去?”
然后你讲了一通,无非四个字“做好自己”。
这给我们一种错觉啊,好像做好自己手边的事情,提升好自己,好的结果都会自然而然来。
Really?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没有机会,你准备了也没有用。
看到近期公众号“理想乐观派”吴主任吐槽李笑来的“知识创业风口”,说知道知识不代表知道了技能。
别他妈扯了。平台早就在了,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以前就说过,有互联网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了。随着手机支付的便捷,自带流量的个人和组织都可以极其方便变现了。这种明显的道理包装得郑重其事,可能是牛逼界人士的一贯作风。
……
全是方法论,全是大干货,知识太多,技能为零。说起来头头是道,这边刚听完,热乎着呢,转头也就能收费授课了吧?一个在校大学生翻了几本定位那一套营销书籍,做了大量书摘,就可以出来充当市场营销界的大牛,也就是你们可能听说过的李叫兽。哎呀,不好,这么一说,感觉知识创业的机会还真是来了呢?
……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能有人愿意关注,是直播网红还是行业KOL还是外文搬运工,又或者完全莫名奇妙就招人喜欢……总之你得有关注度。这是最难的,有几个人有实力搞个线上讲座上万人听?
知识的获取似乎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但
我知道很多最后也过不好这一生,成为许多人的现状。
即使你的产品做的很好,但并非你的东西好,大家就需要,并趋之若鹜。
酒香不怕巷子深,被很多人传说。
我们都想,把自己做好了,于是其它东西都自然而然来了。
真是这样吗?
并不是做好自己就够了。
我们还需要流量,渠道,通道,让自己能被利用起来。
你非常好,你做的东西非常好,这不足以让大家需要你。
人们会渐渐发现,做好自己只是个人与知识能力的小网络,和资源流通的大网络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博学多才,这并不足够能让很多人来听你演讲上课;你做的饭菜好吃,这并不足够能让大家都来你的餐馆;你卖的鞋结实好看,大家也需要,这也不能代表你可以卖很多的鞋。
满足更大范围的需要,并不像处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样简单。
以前在学校团委里,发现团委好像主要就是个办活动的部门。但是学校里的活动,却不是说你办,就有人来参加。
需要参加比赛,或者去现场观赛的任务,拉不到人,只好让班委的人去。
这若在以前,学校这个小网络还足够引起重视的时候,不是如此。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小圈子。
求职的时候,你觉得困难重重
但大部分普通工作,其实80%的人在三个月内就可以学会。
但组织内部不会给完全的小白三个月的时间,需要通过学历、技能要求、社会经验等各种方式门槛,筛选看起来更合适的一群人。
小生意和大买卖做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即便在互联网方便的连接下。不是你的货好,放到网上就能大卖。
东西又好,而且又有人需要为什么不能大卖?供给和需求之间还差个销售。
我们需要了解更大的网络中,我们的位置。
拿我朋友的例子来说。微信群里,有人激动的叫嚷,抵制这个、抵制那个,不然就是不爱国。这个朋友突然问了一句:各位,你们都在哪个城市?说说你们的市长都是谁?别偷着去百度,知道的赶紧说。群里死寂无声。
然后朋友说:
你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在哪儿更不清楚。你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你们知道的,不过是人家想让你知道的。如果把现在这个时代拍成电影,你们就是电影里的吃瓜群众。主角出场你们围观;遇到乱事,你们负责被人踩在脚下,发出叫声。你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却全然没有临场感。不爱动脑子,对自己都不负责任,还好意思……
——《敢不敢来个大局观测试》
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但我们需要弄明白自己要处理的问题,在环境中的位置,和大网络中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