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庭聚餐,亲戚问我:
“产假什么结束啊?”
“这个月底,下个月开始上班…”
还没等我说完,亲戚就拍着我的肩膀,激动地说:“这就对了,班绝对是要上的,一旦辞了职啊,人就废啦。”
“…然后过完年我就打算辞职了。”我在心里默默把话说完。
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管单位怎么样,钱拿多少,班是一定要上的。”
“女人不上班,钱还得伸手问老公拿,时间长了还要被婆家看不起那。”
“不上进”、“没有自我”、“和社会脱节”…种种标签印刻在全职妈妈身上。
圆桌派第二季第23集里也谈到全职妈妈这个问题。马家辉起初也不同意自己的妻子呆在家里,他也担心长时间和社会的脱节会让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可后来他的妻子用行动改变了他的想法。
他说,如果说我在经济上供养着我的妻子,那我的妻子则在精神上供养着我。她在家看书、写作、思考、看电影。而如果只是在家奶孩子敷面膜刷韩剧逛街,长此以往这样的生活是毁灭性的。
他们还谈到了日本的家庭主妇。她们的生活除了带孩子,还会和其他主妇们一起,学习园艺、学习听音乐、一起旅行,还一起参加社区服务、NGO的工作,等到年纪都大了,那些男人从职场退下之后,才发现原来一直被困的不是他们的太太,而是自己。而当时拥有所谓自己的生活,只是你的办公室你的工作圈子,一旦脱离了它们,你什么也不是。可回头看看自己的妻子,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了。
工作并不是保证你和社会连接的唯一工具。有些单位充斥着关系户,上班的内容无非是逛淘宝,聊家常,论是非。“无论什么单位,班总是要上的”,这样的观点只是在给他人和自己一个交代--我好歹也是上班的人。可问题是,在这样的单位,你学到了什么?
每当逢年过节,家人欢聚一堂,谈论彼此过得如何。谁谁谁加薪了,谁谁谁高升了。这些可量化的价值的确让他人羡慕不已。而那些无形的价值一概不在他们的讨论范围之内--这份工作是你喜欢的嘛,你过得开心嘛,你对未来有何规划等等。同理,他们也更不会关心全职妈妈为家带去的价值。
因为你没有收入,所以你没有价值。
我也曾经苦恼于孩子长大后是否会嫌弃我没有别人的妈妈赚钱多,职位高。偶然一次在奇葩说听颜如晶说:
连续剧你不看,回头可以补,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
曾经,老大的第一次独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我错过太多。我不想再继续错过老二的第一次。
我并不是说作为父母为了陪伴孩子都不要出去工作,我想说的是,有些妈妈辞职回归家庭,并不代表他们缺乏上进心,并不代表他们自甘堕落,更不代表他们的人生从此就毁灭了。
如何把生活过得精彩是一种能力。这样的能力值得我用尽一生去学习。我也更愿意以身效法,让孩子明白上进努力终究是为了生活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