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学习”的过程。
从小到大,我们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照顾别人,学会了等待,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各种技能……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被告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父母也经常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才有出息……
然而,“学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会“学习”也是种技能吗?我们真的学会“学习”了吗?
度娘说: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个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简言之,学习就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过程。
输入:理解,内化
我们读书,我们听老师讲课,我们和同学交流,这都是学习,但不是学习的全部,这只是学习的第一步:输入。
输入最重要的就是,把学进来的东西,好好理解,好好消化,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最基础的一部分,若想高屋建瓴,根基需打牢固,切忌左耳进,右耳出。
这是个信息高度膨化地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被各种信息包围,主动地,被动地吸收了很多信息。当然,我们都是有甄别能力的人,会挑选我们自己需要的知识来学习,如何快速而又有效的把这些知识学好?关键在于理解!
我们接触一个新事物,学习一个新知识,接纳的过程就是我们理解的过程。
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吧,弄清楚这个新事物新知识到底是何方神圣,用自己最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并确保别人听了你的描述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然后,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曾经有什么情景是可以用这个新的概念来解释,或者以后可以用这个新知识来解决某个难题。那么,我相信,你一定是对这个新的知识了然于心,并且会在合适的地方,运用输出了。
当然,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妨先了解下这个新领域里面,最厉害的行家是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的方法,态度,经验,然后用到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法称之为“模仿法”。
比如说我们做外贸的同行,都知道外贸帮有个大神叫JAC,此人擅长客户开发,谈判,善用技巧,方法总结,乐于分享,建有自己的原创独立网站,上面有各种实战指导及经验分享。我刚开始转做外贸时,花了很多时间去他的福步上的博客学习,用他介绍的方法,找了很多国外的客户,敲开了外贸这扇门。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一直有跟随他的脚步,看他的网站,关注他的公众号,买他的书看,收获颇多。
当然,模仿法也是有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先要把自己固有的思维放一放,先全盘理解吸收别人的方法或经验,不质疑,不讨论,不自作聪明地做改动,这样能避免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们模仿别人,关键在于理解后,吸收其精华,最后再结合自身的优势,将之融入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中,形成我们独有的知识,也许,终将有一天,我们也会被别人模仿。
只有输入的知识有效地处理,真正理解了,我们学习的知识才能真正地属于自己。
那时,想左耳进右耳出都不可能了。
输出:检验,运用
学习,不止是输入,更关键的是要输出。
所谓输出,就是我们把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检验后,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中山大学周海中教授有一句名言: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我上学的时候,学的是商务英语的专业,这些年也一直是在对外贸易相关的行业内摸爬滚打,虽说尚无喜人的成绩,但至少还是靠着英语这门技巧来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去年同学聚会的时候,了解到很多同学都转行做别的工作了,坚持下来做英语相关行业的也就我们几个在沿海城市飘着的同学了,而谈到说英语,转行的同学都纷纷表示,他们学过的英语单词都交回给学校了,他们说过的英语999句都还给老师了。
是啊,任何一项技能,如果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用不到的话,那么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那些知识,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全部丢掉,因为学而不用则废。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同,所以我们的取舍也会不一样。
我们在输入知识的时候,要尽可能广,宽,深地去涉猎知识,这样,我们能更豁达地去看待问题。但我们要输出行动的时候,却是要专,精,尖地去把行动力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喜爱的,擅长的领域,此为行为限定法。
因为纵使你兴趣广泛,光芒四射,十八般武艺傍身,但古老的名言告诉我们:样样精通,样样稀松。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学习就像练功,不妨先练就一个独门秘诀,比如练习属于自己的“降龙十八掌”,即使花样不多,但一样可以威震武林。
不管我们今天年纪多大,学习永远都应该是正在进行时,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可能有机会让我们的波澜不惊的生活,产生些小涟漪,产生些水花,变得美丽,变得有更多可能性。
加油,学习,改变,进步,成长,开始我们的精进之路。
参考书目:《学会学习》日:斋藤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