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66天 2021-12-28
求助者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马斯洛、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创始人就是罗杰斯,罗杰斯对于人性的理解是人性本善,人完全可以信赖。求助者中心疗法,更多强调的就是提供一个氛围,建立一个坦诚的尊重的、积极关注的,具备良好的咨询关系的一个氛围,然后来访者会能更好的自我成长。
一、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工作程序
1、 确定的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
找他咨询目标是为了什么,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第五个层次,说的就是自我实现,最终就是促使其自我实现,其实就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能内外统一,而不是说自己想要的跟现实中很多拥有的不一致。当不一致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目标有:
一是自我变得较为开放。让求助者自己变得更为开放,其实开放就可以视为当事人具备了更多的能量,感觉到了更为安全,然后他才可能较为开放,否则的话,他也不太能开放。
二是自我变得较为协调。我们在慢慢修的过程中,其实修自己这一块,也是让我们慢慢变得更为协调,内外协调,言语行为一致,情绪行为认知,这些都逐渐的更一致,这都是在协调这一块。
三是更加信任自己。当求助者去掉价值条件化后,他不再依赖别人的评价来确认自我,不再生活在别人的世界之中,而是信任自己,独立的为自己做决定、做选择。
四是变得更适应。比如说更适应工作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是社会功能更健全。
五是愿意使其生命过程变为一个变化的过程。因为有的人的生命是一个僵化的不变的,在不断的重复一个错误的模式的,但是当我们更开放之后,我们的生命就开始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我们自己在不断的接受新鲜的事物,我们的思维模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们对一些事情在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这都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2、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
主要咨询技术其实更重要的就是咨询关系,还有修自己,在求助者中心疗法里边是非常强调修自己这一块,比如说关于咨询师自己的坦诚,积极关注,尊重、感同身受,这些能力是非常不容易修的,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你这些修不好的话,或者没有有意识去修这些的话,你的咨询关系就不会好,或者他就很难好,就像坦诚那一块,你能做到足够的坦诚吗?你能做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吗?你能做到始终把求助者放到第一位吗?我们一直在讲的关注人,而非关注事,能如此吗?这都是不太容易的。虽然我们知道。
设身处地的理解,坦诚交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最为看重的方面,但焦点解决也非常看重,只不过焦点解决视这些为一些条件,最终是为了达到去找到当事人在乎啥,以及如何更好的去实现他所想要的那些方面。
罗杰斯对咨询关系的六个表述
一是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没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只是在就事论事的话,那么就不算达成咨询关系,所以他才提出来要设身处地,因为设身处地就是共情的另外一个名字,共情叫投情,深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所以设身处地就是共情的意思。积极关注就是焦点解决里边所强调的重新建构。
二是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状态的时候,具有攻击性或者处于焦虑中。他在描述求助者的状态,或者来访者的状态,求助者就叫来访者。当来访者不一致的时候,他不一致嘛,不一致他就不放松,他就容易攻击或者焦虑。我们在生活中当不一致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希望跟现实不一致,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容易攻击或者焦虑。
三是咨询师处于一致的状态或者内部整合的状态。咨询师就需要不断的修自己,这个一致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反复在强调的稳,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我们要始终能稳得住自己,你内外是一致的,你不会视来访者的攻击为攻击,你反而还很理解他,欣赏他。
四是咨询师无条件的接受和关注求助者。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关注人而非事,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然后你才有了跟他交流沟通更多事情的机会。
五是咨询师与求助者共情并努力交流。
六是咨询师的共情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
总结一下,就是强调把人放到第一位,强调换位理解,强调积极关注,强调关系,强调修自己。罗杰斯对于咨询关系的三个观点,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变化的充分必要条件。第二个不需要其他条件。第三个,如果这些核心的条件,即咨询关系存在一段时间,个体就有建设性的改变。
求助者中心疗法,格外注重关系,注重共情、理解,积极关注真诚坦诚、尊重等等。有这些建立关系就容易,有了关系就有了其他,有了其他,然后再用一些其他学派的技术,然后再接入进来,效果就会更快更有效,这也是很多来访者所需要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四个特点,其实都在说一个事,就是咨询关系。一是咨询过程的开始,二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三是咨询的结束,四是以咨询关系为导向。其实前面应该加上四个字,咨询关系。即咨询关系是咨询过程的开始,咨询关系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咨询关系是咨询的结束。所以求助者中心疗法这四个特点其实就是四个字:咨询关系。
求助者中心疗法是怎么工作的?它主要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咨询关系这样的一个氛围,然后做什么呢?然后让求助者在这样的一个咨询关系里边,在这样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里边,让他能通过自我探索朝着自我实现那个方向前进,让他能更多的呈现更多的自己,让他能捋顺,让他自己能捋顺他理想中的自己,他认为的自己跟现实中的自己,他想要的自己跟真实的自己,这中间能更多的捋顺,他探索的越清楚,他整个人越顺。
一是设身处地的理解。设身处地的理解意味着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知觉他们的世界,并把这些知觉向不访者交流出来。因为当你能设身处地理解的时候,你才能同频。当你同频了才能共振,才能更好的跟他去达成合作关系。
关注。你是否真的在关注,对方是有感觉的,这个可不是装出来的,你的内心是更重要的。你的内心真的是如此,他自然而然会散发出相关的气场,并非如此,对方他也会有感觉中间怪怪的。所以你内心里边到底是不是如此,我们要去问自己,我们真的是这样吗?你的面部表情,具体姿势,一点点细节,其实对方都是能感觉到的。还有身体的距离,有时候会下意识的可能近一些,但也不能太近,到底多远?我们前面学过一米左右,但是其实实际情况你不用考虑到底是不是一米,不用考虑这,因为你们会自然而然的有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你们俩都舒服的距离,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尤其是咱们做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对吧?文化都一样,所以不像有的国家的人可能喜欢更近一些说话。有的国家的人文化下喜欢更远一些。那就是一个往前走,一个往后退,咱们这文化下基本都差不多的,所以可能很快就能调整好一个我们相互都比较舒服的一个距离。还有声音,你的音调也很重要,全身心的投入,在关注的听的时候,你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说话靠心不靠嘴,我们心理学也是非常重视你自己内心的真实的那个状态的修炼,而非说你用什么技术,所以最终又回来了,修自己。
言语和非言语的设身处地理解。姿势,身体活动的位置,面部表情,微笑,皱眉,动作的频率、目光接触等等,目光接触这一块,这都有讲究的。你可不是说目光接触,好,我要非常用心的死命的盯着他。那不行,人家会不舒服的。目光接触的时候是有讲究的。你看着他几秒钟之后,你可能目光要抽离出来一下,你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你虽然要专注,要用心的去看到他,但是你不能一直盯着,你偶尔要瞟回来一下,然后再过去,不然对方感觉到被压迫感。他啥时候抬起来头,你都一直在盯着他,啥时候抬起来头,都一直在盯着他。他说的时候他看着你,你也是在盯着他,那种感觉是不太好的,所以中间要给他略微喘息的那个时间,并且看的时候你也不能乱看,小三角的看,眼睛、嘴巴,这叫小三角。尤其是面对异性,反正你在实际中做的时候,你就有感觉了。还有你的手脚,有的人喜欢什么抖腿,翘着二郎腿,这其实都不一定太合适。但如果你翘二郎腿的时候,你是比较小心翼翼的翘也没有关系,就是怕你那个态度呈现出来的就是比较嚣张的翘着二郎腿在那躺着晃晃晃,那可能就不太合适了。
沉默。在以人为中心疗法里边认为沉默很重要,因为当沉默的时候,对方他能更多的进入到自己的世界,或者沉下去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所以罗杰斯本人也是非常重视沉默,阻碍咨询的因素里边,其中一个就是沉默,沉默也会成为阻碍咨询的因素,当然也不是说一定是阻碍,不同的学派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派对同样的一个行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学派,在不同的来访者的不同情况下的相同的行为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他沉默了,或者你看他多话,话那么多,这肯定是不好的。他移情了,他对咨询师移情了,他给咨询师表白,我很喜欢你,我感觉你是做男朋友最佳人选。你看咨询师吓怕了,咨询师不敢继续做了,这些其实都是咨询师自己hold 不住了嘛,咨询师本人或者助人者本人永远都是最好的工具,我们这个人才是咨询中最好的工具。
二是坦诚交流。坦诚非常重要,但是能做到坦诚也相当不容易。首先,咨询师本人能做到坦诚都相当不容易,更别说来访者。我们自己是否能做到一个非常坦诚的一个角色或者一个状态呢?就像我们一直在前面强调的纯粹、真诚,真诚到极致,纯粹到透明。你真的能如此吗?因为我们好多人在生活中说两面话习惯了,我们说的东西跟我们内心里边东西其实并不一致,我们很多人都这样的,但是你要作为咨询师角色的话,或者你要跟自家孩子交流的话,跟爱人交流的话还是坦诚交流可能是更好的,这都需要觉察。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意识的,我们自己有时候都没意识。
五个坦诚交流的观点:
一是不固定角色。就是咨询师你不要把你固定在一个咨询师的角色里面,然后你才能更真诚更坦诚,你该有反应的时候,你可有反应的,你感受到来访者对你不满,你可以去表达,并非说你完全感受到的东西你就不表达,因为你是咨询师角色,比如说你有的时候其实对来访者也有一些,来访者迟到,你并不希望他迟到,然后他跟你说,哎呀,不好意思,迟到了。他迟到好多次,然后你心里边其实有点不希望他迟到,但是你仍然说没有关系,这其实有种不坦诚,那你说一定要说吗,这个也不一定,你看情况,只要你自己内外是一致的,你就比较平和,那就没有关系,你想说就说,平和的去说,如果你感觉你说出来会不平和,那也可以不说,都可以,反正就是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咨询师的角色里边。如果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咨询师的角色里边,我们这个人会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不真诚不真实,所以你看我们焦点解决里边提的一个词跟这个其实很相通的,就是我们提到的一个词叫自然同理,各位老师有印象吗?自然同理。因为同理我们学过了,同理就是共情,共情的几个名字,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有印象,共情又叫投情,共情要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这几个名字,所以同理就是共情的意思。自然同理就是自然的表达。
太以咨询师的角色呈现了,那么就会有距离感,所以你是可以有更自然的反应的,而不固定在角色里边,其实也就有这些的意思,这样的话会更有利于建立咨询关系,包括会交流的更顺畅。
二是自发性。自发,发自内心,这也是很重要的。
三是无防御反应。无防御反应前提是你自己是捋顺了吗?你自己的很多卡点,更多的有意识的去消除了吗?不然的话你就会有很多的防御。当你有防御的时候,对方也会有防御,这都在修自己。
四是一致性。我们自己内外一致。我们自己是内外一致的。但好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一定是一致,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这个意识,但内外一致也并非说让我们有啥不满都直接说出来。也不是的。内外一致,也并非就像我们前面讲的,真诚并不代表实话实说一样的道理,一致归一致。但并非让你那些在这个场合下不该说的话,也并非说就一定要说出来。对,更多是不纠结,您自己是一致的,不纠结,这也是以人为中心疗法所最强调的部分。你整个人能活得更通透,你更清楚你自己想要啥,你在做的事情也更多是你自己想做的,而不是说别人的价值理念强加给你的,就是我们后边要提到的价值条件化,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活着都是价值条件化的。我们找工作可能更多时候都想的是这个工作能比那个工作多多少钱。当然钱很重要,这是一定的,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可能去更多的想到,我想要的是什么?是不是跟我的希望是契合的,跟我喜欢的是契合的。我们这一块可能想的并不是太多,可能也想了,后来被现实,没办法,得先活下来。
所以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两件,从早八点到晚六点做你喜欢做的工作,从晚六点到早八点,和你喜欢的人一起生活,这可能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但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内外不一致,为了活下来没有办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好多人可能又开始,比如到了四十来岁的时候,很多人到了人生四十来岁五十来岁的时候,又重新出现人生第二春,人生第二个春天,有点像叛逆期一样,突然之间就开始去思考,发展心理学里面有讲到,到人生这个阶段的时候,人到中年突然又开始思考,我活的是个啥,我为了啥,我想要啥,我以前追求的是不是有价值,这个时候好多人事业也稳定了,家庭也稳定了,又开始重新去思考,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可能有这些思考之后,如果条件还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活得更明白,要不然到老年的时候,到六十六十五岁以后,有的认为六十岁以后六十五岁以后到了那个成年晚期了,就是老年了。那个时候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我这辈子活得过得值不值等等,有的到那时候也行,也不晚,反正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我们思考了条件也合适,然后去做就好了,其实人本主义强调的也不光是自我实现。他其实也强调有责任,我们还是要先满足责任,然后才是你的自我实现。
无条件接受,这也都是态度方面的,首先你要接受,还有你要尊重,还要关心,关心就是关心对方,关注人本身。还有珍视,珍视这个词出现不多,但珍惜可能在有的学派里边出现的比较多一些。珍惜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用心聆听他的每一个故事等等。
一致性,我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信的东西与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我们说的很多时候就是我们所想的,这都在修炼,都不容易。还有自我的交流,能袒露自我。 这个有时候也不容易。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这些技术,对求助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把人放到第一位,真正的相信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想好,相信每一个人能好,全身心的去理解这个人。这就是无条件关注或者无条件积极关注。
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几个阶段
一是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的阶段,不愿寻求治疗和帮助。这个时候他不认为他自己可能有什么问题,一开始压根不认为自己有啥状况,感觉自己也挺好的,也不需要别人怎么去帮他,完全的无所谓的态度。但是慢慢的可能更信任了,也开始能对自己有一些思考了,这时候他就有感觉了,内在僵硬的自我开始松动。
这个咨询过程的七个阶段相当于我们学习的七个阶段,也相当于生活中跟孩子关系的阶段,其实都差不多的,这些都相通的,我们都可以从广义上去看。但是慢慢的比如通过学习,我们内心就开始触动了,我们只有触动之后就开始有反思了,这就是变化,或者我们有时候学着学着以前不学的时候也没发现那么多的问题,也没有难受,怎么现在反而时不时的还有些难受了呢?那是因为你有知觉了,就像我们有的时候在调理身体也是,以前没调理的时候也不感觉这疼那疼,怎么调理完之后反而感觉身体上这疼那疼了呢?这是好事,说明你有知觉了。一开始问题太严重的时候,你是没有知觉的。当慢慢的开始有感觉了,就是你不是那么完全的僵硬了,你开始有知觉了,这就是进步。你不要视为怎么是不是更严重了,不是更严重了,而是有知觉了,有知觉是好事,就是有痛觉了。比如身体方面有痛觉了,不是完全僵硬,因为它得软下来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变化。你看这第二阶段就是开始能触及他个人感觉了。
到第三个阶段能够流畅自由表达客观自我的阶段,但是没有感情投入,所以他说的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这个阶段他也开始去说了,但是他说的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其实还是他自己没有更多的真正的进来。但是还好他已经开始能去表达很多的东西了,这也是好事,在一步步走。
再往下阶段,他就开始他自己有更真实的感受就能出来了,再往下走就能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再往下走他自己更真实的那些感受跟现实的东西,他就开始逐渐的协调。你看从最开始完全的没有意识,到后来好像有点意识,但是其实也没有说出来他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到慢慢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好像确实需要改变了,然后再到慢慢的内心东西跟现实东西能连到一起,能有相连,能逐渐的协调。然后再到后来能进一步协调,然后更多的协调,这都一步一步这样的变化。
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把人看作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认为人是值得信赖的,可利用的资源是丰富的,就是每个人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用我们焦点来看的话,能够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够进行积极的改变或者有效的丰富生活。就是每个人本身自己都是天生自足的,本自具足,每个人自身都是有很多很多东西在的。他需要的只是那样的一个氛围,每个人也都想更好的,也都具有这样的资源。他只需要这一个氛围和环境,在一段比较值得信赖的关系里边,逐步的去捋顺自己就好了。
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这是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不能称为疗法,人本主义学派,作为核心的基石一样的一个理念,就是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每个人天生都想更好,人人如此。每个人都希望能去做自我,做自己,但是往往会受现实因素所困,会有责任让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的就是想干嘛就干嘛,想去如何就如何。如果能调理好的话,也没有问题,也会过得很幸福。调理不好的话,人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这是变态心理学里边所学的内容。这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就是自我实现这一块,维持着人的有机体,还要不断的增长与发展。所以自我实现在推动着我们更好的往前走。反正知道自我实现就行。
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行自我的评价,对自己很多的评价,这些是我们想要的吗?评价如果是的话,我们就会很满足。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会趋利避害。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可能就回避,这就是有机体自我评价的过程。就这个意思。我们就会有很多的思考,人天生如此,这些对我们都是比较有帮助的。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忘掉要去进行自我的思考。因为通过这样的思考,其实会让我们更多的定在初心上,定在我们想要的方面上。但有时候会忘掉我们拥有的这个能力,我们就需要经常的去做一些梳理,看一看我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可能重要的是什么?做一些梳理之后,我们不至于被现实中的各种琐事所缠绕,否则的话就容易导致我们做的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会很累,或者很不舒服。
人是可以信任的,求助者中心疗法,也就被批评,认为太乐观了,但是他也在批评前面两个学派,因为求助者中心疗法就是人本主义这个学派下的疗法,人本主义就批评精神分析做的都是那些有病的人,所以是残疾心理学。行为主义整天面对的都是动物,所以你是动物心理学,我们是关注正常人的,他认为人的好特性是与生俱来的,就人性善的理念。回到我们焦点解决,焦点解决人性善人性恶呢?当然也是人性善。我们认为人性是善的,人不好的特性都是人对其成长的不利环境防御的结果。
换句话来说,就是它不好的特性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可以更好的保护他。或者说有的看似不好的特性,其实在某些环境下或者某个时期对他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对他是有意义的。只不过可能不再适合于后来的环境了,所以就成了不好的特性,没有完全不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去看一看,看一看这一块曾经给他带来了什么了,也可以外化,跟他这一块的特性去做一些告别,也可以做一些转化。看这个特性接下来可以做什么转化进化,这都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就是让他跟他的特性能更好的相处,让他自己能跟自己更好的相处。当一个人能跟自己更好的相处了,很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你若稳定,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很难影响到你。或者说你若稳定,一切都云淡风轻,或者这些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遭受挫折,然后人也会出现问题,但是那些问题往往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自我理论,第一个经验,罗杰斯对经验的概念来源于现象学中的现象场,这些词我们可能都比较陌生,不过没关系,我们了解一下就好了。现象场是指人的主观世界,强调一个人的主观内部世界是如何观察,如何感受外部世界的。所以经验其实就是我们对我们自己内部主观世界的一些认知,情绪,他指的这个意思。跟我们生活中的经验不一个意思。罗杰斯提出来的经验其实就是你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对你自己很多的认知和感受,然后你发现,哦,其实是咋回事。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现在五点多了,有的老师中午没吃饭,感觉饿了,你感觉饿了,这就是你的一个认知。这就是罗杰斯提出来的经验,这就算是经验,反正不同的心理学家都提出来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名词。好多学派都是这样的,每一个心理学大师都提出来自己的一些名词。你们把这些名词都能弄清楚,感觉就很了不起了。然后再跟现实结合。
自我概念,就是如何看待认识自己。他自己认为他是啥样的人,他对自己整体的评价与看法,这就是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所以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你是谁,你认为你ok 吗?你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对自己的评价看法,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你某一天发现根据你的经验,你发现你不是这样的,你一直认为你这样的。但是通过现实的认知,你发现你不是这样的,然后你可能就会出现状况了。这就是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一个核心的理念,认为我们的问题往往源自于自我概念与经验的不协调不统一。
比如你一直都认为自己长得可帅,这是自我概念。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长得可丑,或者一直认为自己可有能力、天资聪颖。然后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干啥啥不成,一事无成。然后你这个人就会受打击,就出现问题了,出状况了。这就是自我概念与经验不协调了,人就出问题了,那怎么办呢?通过跟他谈话,可能他有意识,他再把这重新给捋顺。他就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其实有的地方还不错,以及他想要的是啥,接下来怎么做,把这些捋顺了,他可能重新就有力量了。
自我概念包括哪些?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比如身份的界定,一直都认为自己是老大,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一直都这么认为。某一天发现大家并不那么认为他是老大,根本就不把他当回事,那他可能就很受打击,很受挫。这就是身份的界定这一块。还有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一直认为自己非常ok ,那一段时间处处都受打击,他也是很消沉的。还有人际关系,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等,这都属于自我概念。
价值条件化。什么叫价值条件化?比如说女士,女孩找对象的时候要找帅的多金的,家里条件好的,对吧?然后按照社会价值去找了。但是找完之后自己很纠结,因为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就是价值条件化。价值条件化之后,他更多的评价标准就是以价值来评价了,而不是内心的自我想要的东西来评价了。他更多就是想以价值。比如这个可以出二十万彩礼,那个可以出四十万,好,我就找那个可以出四十万彩礼的。他并不是想着我想要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日后他可能就会出现各种纠结难受,进而导致感情不和,关系不顺,婚姻可能容易出状况。所以我们要考虑价值是一定的,但是同时还要考虑你自己的内心。
就像我们找工作的时候,也不是找工作吧,比如说选专业的时候也是如此,上大学选专业,有可能有的孩子受这个价值条件化的影响,爸爸妈妈说这个工作比较好,你看他人评价的基础,而不是他自己的感受。他自己认为自己更想要什么,更需要什么,不是以这个标准。后边可能就会出状况出问题。
心理失调的实质以及治疗。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符合个体需要并被感知,纳入到自我概念中,或者与个体经验感觉不一致,被忽略,然后被歪曲和否认,以解决自我感觉和个体经验的矛盾,心理治疗的实质,实质就是让他重新和谐,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他要对自己有新的一些评价和认识,以及他的现状大概情况是什么样的。更客观的评价,然后看看怎么往他重新的自我评价上自我概念上,去努力去前进。这个时候他就走在更统一这样的一个路上,更和谐的路上。
罗杰斯认为,在影响自我实现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重要,包括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状况,几乎都跟关系有关系。所以在你的孩子好不容易交上一些朋友的时候,如果他以前几乎没朋友,现在好不容易交上朋友,你可千万别在那说你孩子的朋友这不好那不好之类。你那样的结果可能是他连这几个朋友也没有了,他整个世界可能甚至都会遇到一些状况都坍塌了,都有可能,人际关系太重要了。
当一个孩子他在现实中是有很好人际关系的话,即使他出现一些状况,他也能很快更好的调整。但如果没有的话,改变起来非常的困难,非常非常困难。尤其是现在城市里边的孩子,包括现在在农村,见见别家小孩,其实也不容易,现在家家户户都是关门闭户的,白天也都是关着门的,不容易的呢。
注意事项:
一是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因为它本身就是在人本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疗法,不要作为教条来运用,保持开放、逐渐完善的态度。我们把它当成很多的理念就好了,当成理念去修自己,这样可能在用的时候效果更好。
二是咨询师本身开放、投入,不把具体目标强加于求助者,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其实就是把他当专家,把他放到一个核心的位置,都在于他。我们只是陪伴者,只是给他提供这样的一个氛围,这就是在求助者中心疗法里边的,可以作为咨询师形成必备的干预技能的基础。你把这些当成基本功就好了,现在基本上都在学这些,这几个中心问题,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接触到隐藏在表面行为下的真正的我?我如何才能真正变成我自己?这就是人本主义比较核心的几个问题。弄清楚自己是谁。怎么样才能实现让自己变成自己,真正的自己。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是在做自己。但是我也讲了,你也不要走偏了,为了做自己而忽略了责任。因为他强调的其实还是在责任这一块的前提下去更多的自我实现,而不是说让你抛家弃口,你现在上面有老人要赡养,下边有孩子要抚养,中间有家庭,爱人要照顾,你有一堆工作要处理。
先照顾好你的家庭,干好你该干的事,你的责任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其他。否则的话我们就走偏了。我们现在来想一想,我们自己当下可能希望去实现一些的是什么?你当下可能希望实现一些是什么,以及你能做点什么。
通过求助中心疗法这些,关于自我实现,我们当下可能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更想要的,以及你当下能做什么,可能会让你走在既满足当下的责任,同时又能走在自我实现的路上,先满足责任永远第一位。满足责任的前提下,你想做什么或者能做点什么,会让你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