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创业,现在的热词,看了第一部分,对互联网创业的主体“人”,有一些想法。
互联网的故事很精彩,故事的主体是人,所以先来谈创业者,不仅仅是腾讯人。
吴晓波说,出现在我国企业史上,出现在1998到1999的互联网群体,是前所未有的一代。
首先,他们非常年轻,拥有良好的教育;
其次,这些创业者置身于横空出世的信息产业,没有自然资源、权贵关系可以凭借,是阳光下创业的一代;
最后,他们是风险资金和国际资本市场催化的一代,是“带翅膀的创业者”。
互联网产业在我国发展如此之快,离不开他们那一代人。他们把互联网的概念引入,见证了互联网在我国的萌芽与成长,把互联网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嫁接到中国,进行“本土化”。说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在那样的时期,却经历了重重困难。
由于互联网与其他产业不同,对创业者的要求更高,在他们的特点中,朝气与学识,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互联网产业在我国早期,不同于现在,有良好的政策利好,因此他们能够成功,需要靠运气、时机,更重要的是把握“本土化”,充分结合我国的社会情况;但我不认同,他们没有权贵关系可以凭借,这在商业发展中一定是存在的。
他们的特点,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篇帖子,对现在创业者的劝诫。“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催化了无数创业者的梦,那篇帖子的大致意思是,目前存在许多盲目创业者,只凭一本创业计划书,没有任何软件实现,就去路演,甚至有些大学生,因为不愿就业而创业,主旨是劝诫大家不要盲目走向互联网创业。
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讲到双创热潮可能毁掉一部分人,因为成功的几率是恒定的,某些人注定不会成功,而他们在创业上的时间和金钱的消耗,会让他们缺少幸福感。
也许这些观点比较消极,但我认为是适应这个时代的。“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成功的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学历能力,也因为市场一片空白,有许多的机会,同时他们也是拥有资源的,在二十年前可以投资几十万到一个创业项目上。
我参加过学校的创业比赛,也短暂地进入过一个校园创业团队,对校园创业有粗浅的了解。
现在这个时代,模仿和借鉴没有竞争力,希望我们这一代的创业者能具备更多的创造力,让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从模式的创新,转变为技术的创新,热血而沉着。
这一代人,接过上一代的梦,大河山川,各自生成。
Breeze
20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