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恰巧我的床头摆着一本书——《史蒂夫.乔布斯传》,我又仔细查看了一下,乔布斯毕业后,准确的讲,是从大学辍学后的第二年,他就创办了今天的苹果公司,第三年苹果公司发布了影响深远的苹果II一体机,第六年,苹果公司上市了,而那一年,乔布斯只有25岁。我相信这样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你会说,那不是常人可以企及的,我们要讨论的是普通人的成长。然而乔布斯在成为万众瞩目的乔布斯之前,他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其实他能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成长速度的差异并不重要,因人、因时和因事的不同,每个人的成长速度必然会有差异,而且我觉得盲目追求比别人快也未见得是好事情,我特别喜欢一个人的名字,就是第一个对冲基金的创建人Afred Jones Winslow,我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winslow”,缓慢制胜。人生是一个长跑,重要的不是开始的领跑,而是终点的胜利。元朝末年的群雄并起,最后市井人士朱元璋却笑到了最后,他制胜法宝就是所谓的“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没有足够的积累,跑的再快,也不会跑的很远。
所以我觉得纠结于成长的快慢没有意义,相反,有时候太在乎少年得志,反而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特别是看到曾经光膀子一起毕业的同学,比自己收入多、职位高、名气大,就会产生急躁和浮躁的心理,盲目跟风,急于求成,到头来可能会迷失自己,甚至害了自己。我记得好像哪位投资大伽曾经说过,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要参加同学会,道理也是这样,当大家看到昔日不堪的王老五竟然咸鱼翻身,香车宝马,还把校花搂入怀中,想必会有人气愤不过,急于证明什么,甚至也要做王老五做过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成长这件事情上,比的不是速度,而是厚度,也就是说你要积累到什么程度,当你有了足够的积累的时候,成功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一本书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叫“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作者试图说的一个道理就是,我们日常点滴的积累会产生神奇的效果,会在某一个时刻集中爆发,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你做到了。书里面讲了Hush Puppies这个牌子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牌子的鞋的销量都很低,但是制造商并没有急于营销宣传,而是专心在设计、做工和质地这些方面,当有一天这个牌子的鞋成为奥斯卡颁奖礼的宠儿的时候,销量一下子得到了大幅的增长。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成功就需要两个因素,找到你有热情的事情,然后在你有热情的事情上进行足够的积累。回到乔布斯身上,大家看到的是他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他在成功之前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因为身在硅谷的原因,他在小学的时候就对电子科技充满了兴趣,参加了很多活动,学习了很多东西,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制造出工程师水准的装置,所以如果加上这些时间和付出,你会发现,他在电子科技方面已经努力了很久了,这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股神巴菲特,他三岁开始做小生意,11岁开始跟着股票经纪人的父亲投资股票,当他来到金融顶级学府沃顿商学院学习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投资经验,《标准普尔手册》和很多公司财报早已滚瓜烂熟,很多老师对股票的熟悉和理解都远不如他,以致于他从沃顿退学回到了家乡。所以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那么成功了。
总之,不必和任何人比较所谓的成长速度,也不必计较一时的高下得失,静下心来找到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给予足够的努力和耐心,久而久之,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会听到有人敲打你的房门,打开之后你会惊喜的发现,访客的名字就叫成功,而且他的模样并不是大家所描绘的那样,他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