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
一种含水的铜铝酸盐类矿物,化学式为 。理论成分为 34.12%, 36.84%, 9.57%, 19.47%。
物理特性
形态:三斜晶系,隐晶质,少见微小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形状:致密状、肾状、团块状、皮壳状和结核状
含水量:18%-20%
断口:贝壳状到粒状(与孔系度有关)。
摩氏硬度:3~6,孔系度大者摩氏硬度较小。
韧性:白垩状者韧性小,易断裂,致密者韧性好。
条痕:白色或绿色。
相对密度:2.4~2.9,标准值为2.76
透明度:通常不透明。
光泽:抛光面为油脂玻璃光泽,断口上为油脂暗淡光泽。
包裹体:常有黑色斑点或黑色线状褐矿或其他氧化铁包裹物。
折射率:NG=1.65,NM=1.62,NP=1.61。由于绿松石常呈绿色集合体,在宝石折射仪上只有一个读数,平均值约为1.62。
双折射率:晶体双折射率(DR)强,DR=0.040。但在宝石学测试中并无显示。
光学特性:晶体二轴晶正光性,2Y=40。由于绿松石通常不透明,所以不能提供宝石学测试数据。
颜色:天蓝色,极具特征性,以至于成了一种标准色----绿松石色。其余有深蓝、淡蓝、湖水蓝、蓝绿、苹果绿、黄绿、浅黄、浅灰色。铜导致了蓝色,铁在化学成分中可以替代部分铝,使绿松石呈现绿色,水的含量也影响着蓝色的色调。
吸收光谱:在强的反射光下,偶尔可见两条中等至微弱的蓝区432纳米和420纳米吸收带,有时在460纳米处可见模糊不清的吸收带。
发光性:在紫外线长照射下有淡黄绿色到蓝色的荧光,短波荧光不明显。X射线照射下也无明显的发光现象。
热学性质:绿松石是一种非耐热的玉石,遇热通常会爆裂成碎片,变为褐色,火焰下呈绿色。在阳光的照射下也会发生干裂和褪色。
酸:在盐酸中溶解很慢。
绿松石孔隙发育,所以鉴定过程中,绿松石不宜与有色的溶液接触,以防有色溶液将其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