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新闻,大学生因为考试作弊,一时羞愤之下跳楼自杀,学生家长去闹,学校回应,老师没做错,看到这个情况,我们不禁感慨道,也许我们这代人,抗压能力,真的太弱了!有家庭社会学校的责任!社会跟家庭,都只关注成绩,从来不关注学生内心成长。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内心建设,最明显表现就是不能很好的自我接纳。
那什么是自我接纳呢?自我接纳,其实是指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自己所有的特点,无论那些特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指的是,人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至于厌恶自己,觉得自己“够好”。而我们常说的,要“爱自己”,则必须建立在自我接纳的前提之上——一个人倘若连接纳自己都做不到,和自己的关系充满了批判和否定,“爱”就根本无从建立。
一个自我接纳的人,会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外在:尽管不是对自己身体的每个方面都完全满意,但依然喜爱自己的身体和外在;
在负面评判面前保护自己: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能够客观地吸收,但不因此陷入情绪的低谷;一方面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方面不会因此苛责自己;
感受到并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承认、欣赏、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怀有积极的想法和感受。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的人首先是真实的。他会认可自己真实的感受,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投入生活。
2.他对自己做出的评价是恰当的、适度的。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自爱的人,会明白自我评价是一种选择。哪怕是自己身上同一个特质、同一个行为,他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多种视角来看待它——没有绝对坏的特质和行为。
3.他甚至能够接受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的行为,并且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不在未来重复它们。也就是说,他们会接纳自己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对自己不好的行为,知道这只是自己当前的某种需要,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停止它。
4.他有能力接受过去犯下的错误,无论是那些真实发生的错误,还是他主观上认为是错误的错误。同时,一个真正自我接纳的人,也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放弃在当下继续行动。他只会更谨慎地思考当下,调整自己的做法。反而是那些没有自我接纳的人,会不断甩开责任,试图否认自己的过错。
5.他不会将个人价值建立在社会比较的基础上。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不会因为他人是谁或拥有什么,而感到个人价值被削弱。 相反,凡事和他人比较,可能会带来自我苛责。有研究发现,人们越是频繁地在吸引力、智力、财富、性格等方面和他人做比较,越容易感到负罪和悔恨,也越容易指责自己。
6.在他对自己的认知中,自我形象是丰富的、充满可能性的。很多人会用一些僵化的类别来描述自己——“瘦子/胖子”、“学霸/学渣”、“大龄”……尽管有玩笑的成分,但这样的分类其实是狭隘的,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限制。而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会认为每个人的自我是多面向的。Ta会充分拥抱自身的复杂。
他能够为自己的个人世界承担责任。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眼下别无选择,或是认为自己无法做出好的决定,盲目听从更权威的人,将自己生活的掌控权拱手让人。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也会向他人寻求建议,但那些建议只是参考,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仍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会感到对自己生活有“所有权,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
自我接纳和自爱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当一个人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他和真实自我的关系将变得更融洽,既不会自欺欺人地放纵自己、放弃为好好生活付出努力,也不会通过自我苛责去伤害、攻击自己,消耗内在的情绪资源。即使感到烦恼、不安、不快乐,他也不会陷入自我怀疑。以这种方式生存,我们能够激发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如何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
要想实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以正念的心态去生活。什么是正念的心态呢?正念是一种灵活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积极地投入当下,留意新事物,对环境保持敏感。
一个以正念的心态生活的人,有能力从多个角度观察身边客观的事物和所处的情境;当情境发生变化时,他的观点、角度也能够随之发生转变。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吃甜食会长胖”,所以拼命“管住嘴”,直到实在忍不住了,一下吃很多,而后又非常后悔,拼命责怪自己。但以正念的心态去吃甜食,你可能会观察到,在想吃甜食的时候,吃哪一口的体验是愉快而满足的,而哪一口是过于甜腻的,从而可以灵活地选择什么时候要吃,而什么时候要停下来。
可以说,正念的状态从定义上就包含了自我接纳,因为正念所关注的重点是接纳和探索当下的体验,而不是陷入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
也就是说,通过提升我们正念的程度,我们可以学会不带批判地看见自己的方方面面,看见之后,我们还能够选择不因为其中某一个部分,否定作为整体的自己。
举一些日常特别容易做的练习,来帮助大家逐渐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
1 积极观察新的变化。
尝试正念生活的第一步,是积极地留意环境中的新出现的人、事、物,或是已经存在的人、事、物新发生的变化;不要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只是去观察,且不要做评判。随着我们将这种积极的观察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会更容易发现,自我的哪些方面是我们还不那么了解,又或者是我们一直回避的。
2把自我想象成一个“正在打磨的作品”。
做不到自我接纳和自爱的时候,你可能会习惯否定自己。比如,“我不擅长数学,每次算数都错”、“一胖毁所有,我就是没有吸引力”。但这种思考方式,封锁了改变的可能,会为你带来伤害。
学会接纳自己,学会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