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幕后故事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幕后故事

1991年底的时候王朔搬到姜文家对过,王朔路这边,姜文路的那边。王朔送了一本《动物凶猛》给姜文,姜文一口气看到天亮,当下就觉得这小说应该拍成电影。

“我和王朔有相同的经历,都是大院的孩子,又都跟地方上的孩子有很多接触。看了这部小说,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涌动。王朔的小说像针管插进我的皮肤,血‘滋’的一下子冒了出来。我不能判断他的文学价值,我总是把文字变成画面,我自觉不自觉总是把小说翻译成电影。”

姜文每次到王朔家的时候就经常谈起《动物凶猛》这本小说,姜文问东问西的,打听小说背景,又问人物原型。他想让王朔把小说改成剧本,可是那时候的王朔刚刚写完大量的小说和电视剧本,写作思绪陷入枯竭。王朔本来不喜欢当编剧,更痛恨给有追求有思想的导演当编剧,所有他就对姜文说,你想把小说变成电影,这些东西只能产生于你的头脑。

王朔在拒绝姜文的时候也替姜文想过其他法子,找别人改,可是当时姜文没有钱,想来想去你不改,又请不起其他人,干脆自己来。

1992年5月1日,在北京西坝河北三环路边的一间6平民的小屋里,一张桌子,一张床,能够联系外界的除了天天外出拉屎撒尿要开的门,还有一扇通风用的小窗户。姜文在这间屋子里把王朔6万字的《动物凶猛》改成了9万字的剧本,写剧本这段几天里姜文忘记了时间流逝,也忘记了疲倦、苦闷,就觉得像是有谁在拿着他的手按着在写,笔跟不上脑子,以至于写到“走火入魔”,透过窗户望着外面,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像是假的,而纸上的世界更像是真实到可以触摸。

改完剧本后的姜文觉得非常有信心,“因为这个东西就是好啊,好到我没有必要去跟别人说这个东西好的程度。” 几年后的采访中姜文说过他当时真是很迷恋那种感觉。“那时候永远是盛夏,大晴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我们,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电影像是无中生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知道电影表现的内容都是假的,但是又感觉是真的,就是因为导演赋予一部作品的魅力,把看着似曾相识的和我们生活的共同点一点一滴的抽离在创作出来,这时候你在看电影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哎~这电影有点意思,感觉像真的。

有这么一句话说好的好:“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然了这里如果把《阳光》说成艺术的话也未尝不可,就像《活着》、《霸王别姬》那个年代代表中国电影巅峰的作品放到现在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就连当初创作出它们的作者都已经难以攀登。但是姜文是独树一帜的一个,在我看来拍电影的导演又两种,一种高产型,这一类导演就是可劲拍,量变产生质变,可这种质变不是必然性,而是随机。还有一种就是不高产但每一部都是代表作,比如诺兰、昆汀、贾科长、王家卫还有姜文。姜文的导演身份始于《阳光》,也是这部电影给了他自信。

电影剧本创作完之后姜文还手绘了很多草图,心理想着是这样拍还是那样拍,但是当时他一分钱都没有,也不知道这东西最后能不能拍成电影,更不会想到这部电影在开拍之后会经历那么多的坎坷曲折。

钱的问题

当剧本出来后姜文拿着去找投资人,姜文很兴奋,所以他以为投资人看了之后也会想他一样兴奋,结果是人家很冷静。说你这怎么还在拍王朔,王朔早就过时了,投资人拿着王朔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给姜文看,投资人问姜文,你演不演, 姜文说会演一小部分,最后投资人回了姜文一句在考虑考虑。事后姜文才明白,其实那些人是担心一个演员突然做导演的这事能不能成,是压根就不相信他的导演能力。


姜文很绝望,但后来他换位想了一下倒也明白了一些,如果我是投资人,我凭什么对一个新手这么信任呢?

姜文与刘晓庆

姜文从演员跨到导演,这背后绝对少不了刘晓庆的再三“怂恿”。姜文曾经说过他只有遇到了好的演员会做导演,遇到了好的导演会做演员。但是姜文做演员,从来都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当年参演张艺谋导演的第一步电影《红高粱》的时候,就与张艺谋发生过不少矛盾,两人经常在片场因为意见不合会大吵。后面再参演其他电影的制作的时候也常与导演发生争执,但结果都是以采取姜文的方案收场,以至于刚准备好的道具、灯光、时间和人力都要浪费掉。

所以刘晓庆就经常说他,“既然这么费事,还不如自己导戏,像他主观意识这么强,只有做了导演才会真正有天地去纵横驰骋。”

可是当时的姜文并没有信心。做啥事都是头三脚最难踢,原来放在任何人身上也都一样。姜文很犹豫,和刘晓庆吵了一架,非要说要等去美国学了导演再回来拍戏。

刘晓庆急不过 “如果那样你就失去机会了,真正的导演是天生的,学习只能弄清技巧、技法,而那些是通过时间可以掌握的东西。导演最需要的不是经验而是才华,才华是由激情引发,激情由生命力诞生,只有年轻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技巧可以娴熟,可是生命力才是电影的灵魂。”

姜文开始被刘晓庆说动了,姜文心中或许本来有那么一团火,刘晓庆就像是一直不断的氧气给姜文助燃,最后积蓄已久的能量就爆发了。

在演艺圈混了几年的姜文明白,如果自己真的要拍电影,肯定没有人愿意投资。刘晓庆觉得姜文担心也不无道理,也许会非常困难,但是可以想办法,事在人为。

在刘晓庆拍摄《风华绝代》的时候,他们天天一起选题材,最后姜文定了他要拍的东西,就是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剧本开始创作的时候他们一起确定了电影的名字——《阳光灿烂的日子》。 

因为是刘晓庆鼓励姜文开始的,而且姜文说电影中的女主角原型就是刘晓庆,那个马小军就是自己。剧本改完后,姜文执意要在编剧署上刘晓庆的名字,但被拒绝了,刘晓庆说该是谁就是谁,绝不贪功为己,我为的是你能成功。

电影开拍需要一百万美金,这在中国电影史上绝对算得上大制作,因为当年一部卖座的香港电影的投资也才四五百万港币。姜文多方寻求后没有结果,找不到投资的他只能先去拍戏,92年下半年拍完《龙腾中国》后,11月去美国拍《中国人在纽约》。在国内的刘晓庆没有停下来,拍戏的时候在片场和制片人说,谈生意的时候和对手讲,都是说不几句话就会谈到姜文的电影。就这样失败几次之后终于成功了,最后虽然是以自己主演为借口“骗”来的,但这第一步已经迈开。

西南的这位投资人愿意出资一半,这正好和他们计划的一样,国内一半国外一半,刘晓庆签了合同之后就披星戴月的赶往香港,匆匆忙忙也只为了一件事,寻找另一半投资。

93年4月姜文拍完《北京人在纽约》从美国回来,就开始拾起自己的这件事,他觉得一切变得很顺利,刘晓庆找来了香港制片人文隽和另一家内地公司。文隽与姜文合作过《龙腾中国》,因为文隽一直在做商业片,让姜文没有想到的是原来文隽也喜欢王朔,也对姜文做导演这件事很有信心。本来已经觉得这事已经没戏了的姜文在香港参加活动又巧遇了到一个台湾投资人,别人问姜文最近在干什么,姜文如实说了一遍,最后在4月底,香港、台湾和内地三方一起组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投资集团,这一百万美元算是有了着落。

选演员

钱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另一件头疼的事跟着来了,当副导演带来的演员和要扮演的角色一点联系都没有的时候,姜文就觉得非常的恨这些演员,但实际上这和找来的演员们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心想着这样找肯定不行。然后剧组开始在广播里发广告,可是没想到收到的来信实在太多了,导演加上几个副导演就在这一堆堆的信件中选,而夏雨就在这一堆信件中。

选演员

起初最先确定的演员不是夏雨,而是演马小军童年时期的小孩,在见到第一个选定的演员之前姜文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死"的,直到见到第一个被选定的演员,突然就觉得成功是可望的。

电影的剧本很长,从一个人的七八岁一直拍到三四十岁,所以这中间需要三个马小军,童年时期的、青少年时期的和成年后的,因为最先定下来的是大人,但姜文要求选的另外两个马小军必须和自己长得像,最后四五个副导演从北京的中小学挑来了八九个候选人,然后头疼的是当这些候选站在一起的时候,到底哪个像自己,连姜文自己都蒙了,最后还是找来了姜文的母亲来把这事定了,她说,夏雨挺像姜文中学时候的样子。然后姜文与夏雨聊了一下,虽然最后姜文觉得他不是最像,但他最符合马小军的这个角色,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未来。

找男主的过程不顺利,找女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全是缘分。演米兰的演员换了好几拨,最后戏开拍了才定下来是由宁静演。其实宁静来过剧组,可当时姜文觉得宁静长得太甜蜜了,而且个子也不高,当时就算了。可谁知道后来一次在食堂吃饭,姜文隔了老远就看到一个女孩坐那,因为近视,朦胧中觉得这女孩不错,走上前一看,这不宁静吗!兜兜转转最后米兰还是宁静,宁静就是米兰。

电影中除了女主米兰之外还有一个爽朗的北京大妞。当初剧组去选演员的时候,陶虹正在上游泳训练课,陶虹就注意到池子边上坐着两个人,穿的一本正经。后面陶虹在看技术录像的时候就被这个两个人叫了去,说他们正为一部电影找演员,陶虹听了觉得很有意思就跟着到了一家餐厅。没过多久姜文就来了,那时候的陶虹哪见过这阵仗,以前都是大荧幕上看到的人突然站到了跟前,虽然掩饰不住的兴奋,但一时又不知道眼睛往哪里瞅,最后一场话谈下来,陶虹只记住了姜文那天穿的擦得锃亮的尖头皮鞋。

陶虹

所有的年轻演员选定了之后,姜文就把他们都丢到了京郊的一个部队汽车团体验生活,为了能够让演员们能够自然的流露出那个时代的特色,姜文让们在部队里“腌制”了一个月。姜文说以前他当演员的时候没有办法让大家这么做,现在当导演了,就能够决定这么做了。显然这次“腌制”是有成果的,所有的小演员们从部队出来后,姜文就发现他们开始时不时就会唱起那个年代的歌了。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开工。

开拍

93年8月23日《阳光》正式开机。拍戏的第一天晚上,制片主任二勇就问姜文,你紧不紧张?姜文说不紧张,就是太累了,但一想起这件事就这么开始了,就浑身兴奋。

事后多年姜文接受采访被问到当时为什么当导演,姜文说因为当年太狂了,对当时的电影状况不满足,看了很多电影后就只有一种想法,“算了,算了,还是让我来试试吧。” 做了六年影视演员的姜文第一次当导演,起初也是没有信心的,后来的姜文也说过,“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我应该这样做,这是非自主意识地在创作,我知道什么不行,除了不行之外剩下的就是原本就存在的,这样的感觉让我有了自信,有了自信,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和我比。”

姜文所有导演的作品中都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中带着姜文对自己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面对困难和磨练中抽出来的一种心态和勇气。

姜文&夏雨

93年全国的房地产行业急剧降温,原本说好的内地投资商在开拍前突然撤资,这让整个剧组都闪了一下,在孕育中的《阳光》也差点“流产”。因为撤资的时候剧组大队人马已经住进了宾馆,每天每一分钟都在燃烧经费,原本只剩下两家先付的定金早就用完,现在能够继续拍摄也都是用赊来的钱维持着。

制片主任二勇天天给刘晓庆打电话,刘晓庆接着转身四处催钱。没有办法的时候刘晓庆用光了自己的钱,最后让妹妹晓红把家里一万块的生活开销也抢了过来,一百万美金的巨制突然一下子成了最穷的剧组,姜文搭光了自己的钱,剧组工作人员也往里面搭钱,但这些都是杯水车薪。姜文在拍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发邮件催促文隽赶快救急,可是接连发出去的好几封邮件都石沉了大海。

起初剧组的情况只有姜文、二勇和刘晓庆知道,慢慢的剧组所有人都知道了,然后有的人走了,有的人选择留下。留下的所有人都没有因为缺钱而产生矛盾,姜文在片场不是一个好脾气的导演,但所有人看到样片,感受着所有人的坚持和激情,他们看到了希望。尽管这些工作人员已经两个月没发工钱,如果非要一个让他们如此坚持的理由,那么就是所有人心中都装着对电影的热爱。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刘晓庆派去云南的助理回信说找到了投资。刘晓庆在电话的这头向投资人如实全盘托出剧组的困难,没有一点渲染,没有一丝哀求,等刘晓庆说完后,电话的那头就说五天后将带着180万的支票来北京。剧组得救了,仿佛手中的剧本已经变成画面,在迷人的黑暗中透出光亮,发出声响。

在摸索中前进

拍过十部电影的姜文第一次坐在摄像机后面突然也慌了神儿,平常演戏的时候也参与过剧本创作和影片的剪辑,多少都懂一点,但是突然一下子自己成了导演,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就好像刚刚上路的司机旁边少了教练一样。

关键姜文还是一个有崇高追求的人,这种人最难伺候,所以连王朔都不愿给他改剧本,因为就算改了,这些导演也一样会把它们当做尸体,然后踩在上面继续前进。就像这第一当导演一样,所有的一切只能是在黑夜中摸索着前进。

姜文对待自己的处女作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心力,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想着他们在进屋时塑料底的凉鞋该怎么蹭着水泥地,还有米兰家为什么要用木地板。除了听觉之外,在视觉上面姜文也不断的改变拍摄角度,马小军钻到床底下,摄像机也要跟着下去,马小军从十米跳台跳入水中,摄像机也要跟着“噗通”进到水里。为了能够拍到自己满意的镜头,电影中马小军游泳那场戏虽然只有三分钟不到,但是姜文却用四五台摄像机拍了两个小时。

剧照

在拍第一场戏几个小孩在澡堂里洗澡时,演员们在水龙头下淋了三天三夜,最后都洗秃露皮了,夏雨说这三天算是把半年的澡都洗完了。

还有贴在米兰床上面的那张照片,拍的时候让宁静站在那里,用了四本胶片,一本胶片4分钟,四本就是16分钟,一秒钟24格,最后算一下一共等于拍了23040张照片,而最后贴在墙上的那张就是在这里面选出来的。

因为近乎“偏执”的创作态度,最后影片创记录的用了25万尺胶片,在我记忆中除了王家卫之外,姜文就是第一。顾长卫也时常提醒姜文,说想象力固然是好的,但是这么拍,最后大部分都是要剪掉的。听完之后,姜文很恨这些话,因为他觉得既然是有想象力的东西,为什么现在就要控制我剪掉不剪掉呢?这又叫什么创作呢?

其实最后的25万尺胶片,他自己在拍的过程中也是浑然不知的,因为他自己觉得电影就应该这样拍,在拍的过程中姜文说他自己也是在寻找,不断的问自己想要拍的到底是什么?又应该怎样去拍?

马小军从烟囱里出来

姜文的偏执不光在拍摄方面,对于场景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到了令人发指地步。有一场马小军跳烟囱的戏,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但开拍前突然觉得这烟囱的色(sai)不对,姜文就让工作人员把整个烟囱染了一遍。诸如此类的还有开场的那场戏,姜文觉得飞机的色不对,接着又把整架飞机染了一遍。

虽然这一切在所有人眼里就是劳民伤财,可是姜文觉得这一切必须这么做,他说:“在拍摄过程中用一切的方法、手段来寻找是什么在吸引我,折磨我,直到把它找到。我想这种寻找的意义超过电影成功本身。”

杀青、上映、获奖

半年时间的拍摄,从初秋拍到了冬天,耿乐吐槽说越拍越冷,但好在是终于拍完了,如果说拍摄过程像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最终当所有战士即将享受这胜利的果实的时候,却又迎来了钱的问题。

初剪完的影片却没有钱去混录、配光、拷贝和印制。最后王朔找到了一个法国人让·路易愿意帮忙,看完初剪后的法国人给姜文发了份邮件,邮件差不多有7页,提了33条意见。但是这个法国人很喜欢这部电影,他转而让姜文给一些带子,但是当时姜文他们连转录带子的钱都没有,实在没法,就拿着摄像机对着剪辑机拍了十多分钟寄给了他。拿着这十分钟,法国人替姜文找到了德国的一家混录的制片厂。

在德国做混录的时候,刚准备开工就接到一通电话,说电影被选入威尼斯电影节。喜讯来的突然,本来姜文觉得这部电影能够拍完就已经不错了,没想到还能够入选电影节,而且片子都还没有开始混录。直到事后姜文也没有想明白,到底是让·路易把十分钟录影带寄过去的功劳还是文隽把初剪送过去的原因。

德国工作完成后,94年9月姜文带着自己的第一部处女作参加威尼斯影展,可是到了威尼斯才发现英文拷贝丢了。姜文说其实本来片子能拿两三个奖的,最后只拿了一个影帝,就是因为英文拷贝丢了,那些外国人看不懂中文,稀里糊涂的凭印象给了夏雨一个影帝。

拿了奖回国后,影片开始在国内上映,一时间《阳光》就成了大街小巷议论的一个话题,而且不光口碑流传,票房也破了国产电影的记录。95年的时候《时代》周刊评出年度世界10部最重要的影片,《阳光》位居榜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