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已知道,如果你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说有却不敢说出来,那么你就会逐渐被淹没了。如果说,到了饭店,你没有自己喜欢的菜品;到了KTV,你不知道自己爱唱的歌;甚至于在生活中,当问到你的时候,你不是说和XXX一样就是随便。
你可以很清楚他/她接下来的境遇,他/她很快就会被评为没有自己特点的人,成为最先被遗忘的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知道了某一个人他/她特别的点之后,是不是很容易就记住他/她呢?甚至于记住这个特点而不是人?
很多情况下,我们说,一个人的棱角被打磨了,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了。你变得不敢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你很多的爱好也开始慢慢丢掉,你好像没有自己的东西了,却又无辜的不自知。这真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
上面的这些都只是我的碎碎念-_-#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我身边有一位圆子小姐,她几乎不会发脾气,慈眉善目的感觉就好像对什么事情都能接受。一天,她跟我说,我一直不知道他人对我的看法,所以有一次我发短信去询问,可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好人”,我很疑惑,也不甘心,你说,我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在从对外界的兴趣慢慢抽离了很大一部分来探索自身。在这样的年纪里我们更希望能够获得关于对自己的认识。而不可避免的希望能够获得来自身边好友的评价。当你在这样做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快要进入内省了,你真正的成长可能就从此开始。
当你自己以为的与他人评价的不一样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都会碰上这样的问题,你是采取无视呢?还是受其影响不可终日,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自我放逐?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去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是否忘记了初心,变得随波逐流?(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经常会比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现在的我们都更多的害怕共同性,而追求差异性或者说个性。比如,当有一个人与自己撞衫之后,几乎有一半的人会选择不继续穿它了。但是在追求外在的不同的同时,我们又很担心内在的差异。我们变得矛盾、不能整合。所以经常会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碎片化的一代,我们阅读碎片化的信息,了解碎片化的知识,因此系统论在这个年代变得异常的吃香。我们希望能有一个系统,让我们能够忍受繁多的信息爆炸。
哦,好像又跑偏题了。
总之,在做人上,我们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点;在做事上,我们也需要有一个能够统领我们知识系统的精致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