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送教,我们按计划到达了南嘴中学小学。
第二节课是✘老师讲授的六年级语文《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通过作者观察到的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飞速的长得快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那便是“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力地用力地长。”这一警世哲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分享他的这一发现和感悟。
由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围绕中心句如何选材是也是本节课课后设计的一个问题。郝老师从一开始,让学生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思考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学生能够迅速的找出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然后,她又让学生快速浏览的方式找出都写了哪些景物?把这一自然段当中描写的景物,她认为是有生命力的,便概括成“生物”。第二自然段当中,也写了好多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她又把这一段给学生概括成“事物”。第四自然段作者由物联想到了人,她便把这一段概括成“人”。很明显这三个自然段。无论是生物还是事物还是人,都是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来选材写的。
听到这的时候,我也在构思,如果是我讲的话我应该怎么讲?本文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句来写的。但是我认为中心句当中的中心词也是应该提取的。如果能抓住“迅速生长”和“万物”这两个词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迅速生长,趁热天尽力的,用力的涨。这学生还是在读中很容易就能找出来的。那么对于万物,作者在观察着到中都用到了哪些具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物呢?学生在读中边读边画,若能列一个思维导图,学生很清楚的就应该把万物分为有生命力的和无生命力的。学生也能够领悟到万物生长的原因是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进而通过联想到人。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趁热天,那么这个热是夏天的热吗?让学生讨论,在读中悟,教师在关键的时候,可以点拨,学生时再发散思维不够的话,这时候就该是教师出场的时候。“不愤不菲,不启不发”我觉得很自然地能够悟出来。比这样子的本身学生对万物理解的就不是很透彻,而是应给学生灌输,学生是很难消化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