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在城外的人想进去,对于婚姻爱情,人生的命运,大抵如此。”
Hamlet说:“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想对身边那些进京生活的朋友,问上一句:“你在北京活得可好?”
01进京的朋友
2015年同住一个小区的一位朋友举家搬到了北京。
他们的进京计划大概可分这么三步。
一、2011年买了北京的房。
二、男主人考了两年中国政法大学,终于录取。
三、女主人借公司的一次培训的机会,最终留在了北京总部。
他们进京后我们曾联系过几次,孩子进了个并不算拔尖的幼儿园,每月3000多。男方上MBA每年好几万的学费,还有月供,生活得并不轻松。不计转换成本地挤进北京的人值得钦佩。
02北京,你的魅力在哪?
前两天,看了一项数据,北漂一族中河北人口排第一位。确实,我身边在北京买房的多了去了,有的已经买了两套。为什么?他们看中的究竟是什么?
公平的竞争
良好的医疗
子女的发展
开阔的视野
……
还有既然同样是雾霾,首都的雾霾或许吸起来更fashion!
03你非要进京吗?
我在2017年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跟开公众号一样,跟有无勇气没关系,因为觉得这件事跟我没关系。但是今年突然就有了这种欲望,而且很强烈。
生活在一个76万人的小县城里,活得如同井底之蛙一样。突然,得到专栏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而且你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你,愿意结识你。比你优秀的人愿意跑上200公里来看你,一顿饭让你眼界大开(想到了跟巴菲特吃一顿饭的标价是2000万,现在真是觉得值,如果我支付的起)。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很多东西是不可逆的,一旦你从井底好不容易的爬了上来,你就真的不愿再去当一只井底之蛙了。就好像使惯了苹果7的人,你让他去用老人机,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呢。
人到中年,是要计算转换成本的。除非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超级个体,未来在你面前清晰可见,不然这第一步是先迈哪条腿还真是要好好掂量。
听着汪峰的《北京北京》,写着我的《北京北京》,心里一时荒凉,说什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生活知道你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