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微信里有先生转发给我的一篇文章,大约是他比较欣赏或喜欢的,看完便忍不住分享了。但我只是瞄了一眼,并没有产生马上点开阅读的欲望。
通常,受着自由意志的驱使,对于别人主动推荐的东西,我们更倾向于礼貌地表示下感谢或适当流露些兴趣,并不会太往心里去,除非它恰巧是我们此刻正需要或非常感兴趣的。只有在自己主动去探求、寻找时,别人的推荐才可能会派上用场,否则多半抛诸脑后、不了了之。
说起来,这也算是人性的正常反应,大到三观,小到吃喝拉撒睡,谁不喜欢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呢?并且,推荐的东西基本都透露着对方的偏好、思维模式、思想与观念的影子:它们也许和我们的接近,也许南辕北辙;也许看起来很熟识,也许很陌生;也许令人感到亲近,也许令人倒胃口。在本能的拒斥之后,这是根据推荐内容本身得出的又一感受,基于此感受,人们会做出更加明确的选择,或立刻打开或暂时搁置或果断删除。
就像先生推荐的文,便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最近他沉迷于汉字的起源,看了不少相关的书,聊起这方面的内容那叫一个眉飞色舞,他发来的文章便是关于汉字"腊"的,恰好明天是腊八,倒是很应景。但我的兴趣点暂时并不在此处,听他聊聊倒是可以的,若要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大概要等很久。
于是,它就这么静静地在屏幕上闲了一日。
待到孩子们吃完晚餐自行玩耍去了,我俩一起坐下看书。先生提及他分享的文,我说还没看呢,心下有点不好意思,既不想扫了他的兴,也想顺势了解下如此应时的知识,便拿出手机有板有眼读将起来。
边读边和先生讨论,居然找到感觉,很快读完,且颇觉其中的趣味,一时竟也对文字之源生发了诸多好奇。先生的表达欲得到满足,我也开了眼界,可谓皆大欢喜。
这么一琢磨,忽然明白这些来自别人的推荐,某些时侯更是一个想要和外界发生联系的信号,暗含着对方想要沟通、表达、分享的需要。每一篇文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活生生的、有想法、有需求、可能还有那么一点点孤单的人。当然,是否真的与对方发生联系,选择权始终在你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