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还是一个好赛道吗?听三家爆款产品的负责人怎么说

9 月 16 日,职人社联合 GGV 纪源资本和十点读书一起组织了一个 20 人的闭门沙龙会。定向邀请了正在从事知识付费领域的朋友,一起聊聊知识付费下半场该怎么走,包括大部分市面上的明星知识付费公司,比如36氪、小鹿情感、简书、极客时间、新世相等等。

△ 闭门沙龙现场

知识付费如何做好复购,提升复购率?知识付费如何在微信生态做好用户下沉?知识付费用户的付费心理学?如何保证内容的质量和规模化?围绕这些问题,三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经历、实践过的一些方法论。

分享嘉宾:

廖仕健,十点读书副总裁

安小妖,小鹿情感联合创始人

申悦,36氪产品总监

以下内容由职人社独家整理发布,全文大概一万四千字,希望对正在做知识付费的你有所帮助 。:)

十点读书的内容付费之路

△ 廖仕健,十点读书副总裁


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职人社和 GGV 一起举办的沙龙,我在十点读书主要负责知识付费、十点课堂等项目,我们在知识付费领域探索了两年多,也踩过一些坑,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一聊。

知识付费从 2016 年的风口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整个行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大家会发现知识付费在不同的阶段其实有不同的风格。首先,知识付费它可能是一个风口,在知识付费这个大风口里面有很多小的不同选题和领域的小风口,所以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做十点读书的方法论。

我们是 2016 年 5 月份开始做十点课堂,到现在两年零四个月,是最早一批做知识付费的新媒体。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在厦门,我们的创始人林少看到得到 App 开始推出《李翔商业内参》的时候,他跟我说:我们一定要做这个。

随后我们紧随着知识付费的第一批风口进入赛道。截止到目前,十点读书已经开发了 70 门课程,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大概累积了 140 万的付费用户,其实这个数字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因为目前十点读书的整个用户矩阵是 4000 万用户,十点读书这个单一的号是 2500 万用户,剩下其他九个号加起来有 1600 万用户。经过两年的努力淘出了 140 万的付费用户,在所有的课程开发里面,平均每门课大概是 3 万人订阅体量。

目前十点读书也做了 4 门爆款课程,订阅量纷纷破 10w+ ,其中包括杨萃先老师的英语课,刘轩老师的《效率心理学》等。

# 对内容付费的产品理解

关于内容付费产品的一个理解,我自己感触蛮深,刚进这个行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内容创业者最好的时代。内容终于可以拿出来卖钱了,明显感受到很多大平台,包括者很多优质的自媒体人都开始进入到这个赛道里面。

但到 2017 年的下半年或 2018 年上半年,大家会明显感受到,一是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持续走低,二是复购率可能也会成为很多人的痛点,很多人开始质疑,知识付费是不是一个能够基业常青的项目,还是说只是一个风口,刮过一阵就没有了。包括有很多人问我,作为一个知识付费从业者,你怎么看待知识付费到底能不能长久?

这个事情我纠结了很久,一直在思考说知识付费对我来说究竟是风口,还是一个值得全心去 all in 的领域,所以我第一个思考就是怎么去理解知识付费这个行业。

# 知识付费是昙花一现还是基业常青?

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我认为是在做教育。但当我跟很多从事教育的公司聊过之后,发现其实知识付费跟教育有很大差别。我有个很深的感触,判断一家公司是知识付费公司还是教育公司很大的差别是:

第一个差别,教育公司,它一定有自己的教学、教研和教务团队。这个是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教育公司很重要的维度。而且教育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打磨出好的产品,然后去找到相应的流量,再把产品推荐给用户,这是教育很典型的逻辑。而且教育是非常注重完课率的,就像我们说的复购率。

但知识付费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会发现知识付费不是一个先有产品再去找用户的过程,知识付费反而是:我有流量,有用户,怎么去给我的用户提供价值,实现商业化,然后再去找产品。所以这是教育与知识付费的差别。

第二个差别:从事教育的人其实对于教育这个行业怀有很强的敬畏之心。有一次我们参加培训,作业盒子的联合创始人说:在教育行业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消课率,就是有多少用户把这个课学完,如果用户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是要给用户退款的。

聊完之后我对知识付费这个行业有更深的理解,知识付费还不是一个教育的阶段,但我觉得将来要向教育这个方向走。

我的理解知识付费不是教育,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我对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的三个产品向的理解,分别是:

在线培训,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感触?我们是把一些短期的,线下课程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放到线上。比如说十点读书开发的 PPT、Word、Excel、演讲、声音美化等属于线上培训,以帮助用户去掌握某项技能为核心。它是一个新培训的概念。

知识服务,如果说在线培训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以掌握一项技能为核心,在线培训作为最核心要务,那知识服务有个定义叫做无用之用,比如大家会发现大量书籍的出版,是方便你快速去了解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得到 App 推出的很多课程,比如经济学课或管理学课,其实它并不属于技能导向的,更多是方便你快速了解某一个领域,所以把这个称之为知识服务。那知识服务其实有一个很鲜明的可以对标的东西,就是出版。

付费节目,付费节目最典型的就是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和蜻蜓 FM 有两个最典型的产品,比如喜马拉雅,当时有种付费节目我特别不能理解,因为我觉得郭德纲相声都是免费的,这种东西怎么就能付费?是不是有免费的可以去听,但依旧卖得很好。所以我提出了付费节目的概念:因为它有一定的粉丝经济属性在里面。

回到刚才的问题,什么是知识付费行业,它是不是一个可以长久下去的事情?我的答案是 yes。

首先知识付费相比教育,它的体量和规模达不到教育那么大。但是中国的培训市场,中国的出版市场,包括中国在粉丝经济的市场,还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市场规模。所以我自己对于知识付费是否是一个风口的理解是:它的确在 2016 年点燃了这样的一个风口,但是它能够持续走下去最重要的特点是:他打通了新培训,打通了新出版以及它能够凝结粉丝经济形成一个业态。

基于目前的市场来讲,知识付费是一个值得做的,并且可以 all in 的赛道。

# 对内容付费风口的思考

下面,我想讲一下我对知识付费风口的一个思考,虽然我看好这个行业,但不得不说这个行业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复购在下降、产品的打开率在下降,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第一方面,它跟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重度服务上知识付费是一个轻学习的概念,所以它一定会先天的碰到一些瓶颈;

第二方面,从 2016 年到 2017 年的上半年,知识付费是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大家都出来做课,各家有流量平台都想往赛道里面挤。但大家在进入这个赛道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就是会用典型的广告思维或者流量思维在驱动这件事情。比如说,现在知识收费非常火,拿到一个产品,马上给它订价,思考怎么去推广,快速的上线。与传统广告的逻辑非常相似。

十点早期在知识付费上也踩过很多坑,前三个月找了很多课放上去,效果不是特别好。后来我们及时去复盘时,会发现内容付费这个词,到底这里面哪个词更重要?是内容还是付费?大家更多关注的点在于付费的点上,而没有去真正思考什么样的内容值得付费。内容本身其实并不值得付费,真正值得付费的是内容背后的服务,让大家去理解它背后的商业价值或商业逻辑。

有一次我去米未,与米未传媒团队交流时,黄执中老师有一个观点让我特别受启发,他说:「其实知识本身并不一定值得付费,但表达知识的方式是值得付费的。」当时我觉得特别有共鸣,表达知识的方式其实就是服务的概念。

后来当我去理解之后,我开始慎重的去思考,包括 9 月初去厦门参加有赞活动,有赞是实体电商做得非常好的大平台,去聊知识付费的时候,我一直想说:其实我卖的也是产品,是虚拟产品,无论是课程也好,专业也好,它本质都是虚拟产品。如果将其定位成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给你的产品去下一个精准的定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在这么多有流量平台里面,与十点读书的流量不相上下的平台有很多,为什么十点读书能够在这个赛道取得成绩,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早就从流量思维开始往产品思维切换,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灌输的概念,我们能否给产品下一个定义,我们卖给用户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我们的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义:卖出去的课,是一个节约用户时间的,可以交付的解决方案,知识付费背后承载的应该给用户提供值得付费的服务。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拆解一下定义:

第一个叫做节约时间。现在随着抖音越来越广,短视频越来越火,大家会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每天面对的信息像洪水猛兽一样,每天面对这么大爆炸的信息,不知道哪些是对你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们面对着一个局:「免费的信息是过载的,有效的知识是稀缺的」,谁可以给用户提供这种节约时间的服务,谁就是有付费价值的。

最典型的产品,是听书业务,不管是得到 App 做的 365 听书,还是各家主流付费平台做的听书业务,主打的概念就是你没有时间读书,那我把书里的精华拆解给你,但你需要付费。所以说节约时间是可以给用户提供付费价值的点。

第二个价值点叫做可交付,可交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你没有听这堂课之前,知识是老师的;现在你听完这堂课,这个知识能不能变成你的,这是一个传递性的行为,所以叫可交付。正好也呼应了前面黄执中老师的观点:知识本身并不一定值得付费,表达知识的方式值得付费。其中表达知识的方式就是一种交付行为。

在整个知识付费领域,大家经常会质疑一点,不管是音频也好,还是视频也好,听了五分钟就想关掉,觉得特别枯燥,这个在交付上是一个很失败的事。

当然,也有很多好的例子可以学习,比如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他真正值得付费的价值点就在于,他把一个特别深度的学科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交付给用户,那他的付费价值点就出来了。

第三个是解决问题,我们常见到的知识付费平台,其实是不要求有解决方案的,我们常听的知识付费,并没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购买产品。所以知识付费产品只要满足了节约时间和可交付这两个条件,它就有一定的付费价值。但如果你的产品定位为在线培训的产品,就一定要满足第三个条件——解决方案。

如果一个用户去购买课程,尤其是这种解决问题的课程时,他对你的课程一定是有所期待的,但如果他听完课程感觉像被割了「韭菜」,也就是说在解决方案上做得不成功。我自己跟团队聊的时候经常说开玩笑说:

三流的知识付费产品是:老师讲一堆正确的废话,都是我知道的常识;

二流的知识费产品:听一听很激动,想一想很感动,回去一动不动——它只满足你的爽感,但对你的生活并没有实际的帮助;

一流的知识付费产品是:用户听完课后,可以按照你提供的路径跟方式去实操,甚至真的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

所以解决方案是知识付费产品很重要的一个内核,你的课程能不能给到用户清晰的可操作的步骤,叫做路径感。比如说听完这堂课以后,马上能去操作实践,甚至给他生活带来改变,这个问题是知识付费要去满足的重要条件。

# 关于十点读书的价值划分

十点读书做的一些不错的课程案例,我认为有三个点是经过我们自己实践具有价值的,它们分别是:使用价值、情感价值和体验价值:

使用价值是对应到课程策划阶段的。用产品思维去定义课程,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说,它首先要满足功能性需求。当我们在做知识付费时,要先给产品做一个定义,比如它是给人带来身心愉悦,带来放松的产品,这其实也是对产品的定义。

基于对价值的理解,我们在做课的过程中会深入课程的内容研发里,从选题大纲甚至到老师的逐字稿、讲述方式、视频的拍摄方法等。对老师的需求就是不要有正确的废话,不希望啰嗦,不希望枯燥,会按照这些标准去跟老师去做磨合,让老师按照我们的需求去开发课程。

产品出来后,到课程的推广阶段,我用了一个词叫作「用内容电商去定义课程电商」。十点读书除了广告业务之外,还有一块电商业务,新媒体做电商就叫内容电商,与京东、淘宝这种搜索电商是有很大的差别。

内容电商强调了一个很重要概念,它不是一个搜索逻辑。内容电商里面,它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希望获得功能性需求之外,还有这个产品它背后的故事设计以及文化场景的体验等。这是很抽象的概念,给予用户的是一个文化场景式的体验,所以内容电商的本质背后是一个信息的升级。

举个例子,比如我口渴了上京东,搜索崂山矿泉水,这是典型的搜索电商的逻辑。但如果你去公众号看到一篇推文,推文会告诉你某某创始人,拥有怎样的情怀,如何费尽了千辛的万苦,找到了优质的水源,经历了多少磨难,终于给打磨出了崂山矿泉水,这是内容电商逻辑。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在哪里?典型的搜索电商能够解决我口渴的问题就 OK 了。但在内容电商里,我不仅告诉你这个产品可以满足你的功能性需求,还告诉你说这个矿泉水背后有一个非常感人的创始人的故事,它背后有很多特殊的寓意。

它核心背后强调什么?就是一个信息的升级,让你觉得你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是有稀缺价值的,所以这个是内容电商跟搜索电商的差别。那我们是怎么把这种内容电商的基因移植到课程电商里面的?

如果熟悉十点读书的话,会发现十点读书特别喜欢写老师的故事。 其实我们就想去营造一个场景文化的体验。通过一个老师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个老师他原来也是一个普通人,但他通过掌握一套好的方法变成了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样的会引起一个很很重要的共性是什么?就是通过掌握一套好的方法你也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那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解决问题了,而是它背后会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这就是场景文化的体验跟需求。

如果你要打造一种场景文化体验,首先你要保证它有可读性,所以我们通过去写老师的故事去营造它的温度,第一个逻辑是希望它有很强的可读性。

第二,产生信任代理,比如我们的天使轮投资人吴晓波老师,他打造的吴晓波频道有一个 IP 在加持,罗辑思维中有罗振宇老师的 IP 在加持。因为十点读书没有自己的人格 IP,才更需要通过导师的故事,去建立背后的信任代理。

第三是情感链接,知识付费背后的场景文化是一种消费体验,就是让用户产生共鸣,老师曾经也是一个普通人,我现在也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一套好的方法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我也希望像他一样,这个其实就是一种情感上的理解。把可读性、信任代理和情感链接给合在一起,就是这个产品背后很重要的叫做情感价值,让你觉得产品有温度,让你产生付费的驱动。

最后是课程售后,用社群去定义售后,什么意思?大家可能觉得十点读书做知识付费,就是一个卖视频或卖音频的平台,如果这样看十点,只能看废这个行业。

做知识付费其实是以视频、音频为核心,一个给用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的项目,与电商的区别在于:电商是当用户付完费拿到产品之后,你跟他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但我知识付费是当用户买这个课程,他开始看这个课程的时候,这不是结束,而是一切才刚刚开始。所以电商是人跟物之间的一个连接,而知识付费是人跟人之间的一种连接,他的本质上是用户关系,所以一定是要围绕用户关系去做延展。

比如说,十点的平台目前有 35 万人订阅了一门英语课,可以理解为在实践的平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 35 万人的英语社群,通过这样付费行为的决策和不同选题的决策,我们把用户做一个分层,我和用户之间产生了一个连接,利用这个连接,将产生的关系做持续发展,让用户付费更多课程。

比如说围绕 35 万人的英语学习社群,我可以给他持续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价值,比如说我是否可能开发单价更高的英语训练营,我是否能推荐更适合的英语电商产品,是否能推荐更有价值的线下的课程?

当你把每一个知识付费产品当做是一个社群去运营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从生意到生态的生产,区别于一次性的消费,是完全不同的价值,我看中的是我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围绕这样一层关系,怎么持续提供服务跟价值。

所以我们在知识付费领域非常反感去做破坏用户信任关系的事情,比如「割韭菜」或者「收智商税」——传播没有意义的课程,是阻碍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是在破坏一个信任纽带,一旦信任纽带被破坏掉,它后续所有持续开发价值是困难的。

# 十点读书团队的定位与使命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十点的定位和团队的定位。首先我们不是一个完全的平台,我们更像是知识付费服务的一个服务商的角色。

我们现有的使命是:不仅自己开发课程放到平台上卖,还会把课程开发好之后,去跟其他的平台做合作,比如说我们跟小米电视。因为我们需要把这个业态维护好,这个市场需要有更多的好产品,所以我们是一个支持服务的运营商的角色。

我们自己是生产开发课程,把课程卖好,同时也把好的产品提供给需要好产品的平台,这是我们自己的定位。

谢谢大家。

情感类知识付费该怎么做?

△ 安小妖,小鹿情感联合创始


# 怎样把内容变成钱

最近很多人在聊增长率,好像「今年不做增长,明年公司就会死掉」。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误区,当你只有流量的时候,是无法形成壁垒的,比流量更重要的是流量价值,体现在你的“新增”和“教育”最终有多少人愿意付费。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知识付费的付费逻辑。

在我理解来看内容变现的几个步骤是这样的:

一,流量获取

流量的来源主要在这几个方面:音频、视频分发投放和内容的自传播。

小鹿情感是一个情感平台,当用户遇到情感问题就会找到小鹿,但当小鹿把问题解决了,大概率上用户不会分享出去,因为一旦分享出去,用户就面临着暴露自己情感问题的困境。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羡慕新世相,他们的内容自传播做的非常好,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看到新世相的文章,但我几乎没有在朋友圈看到过小鹿情感的文章。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自己产品定位是什么,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去找准流量新增的路径。比如音频,在某个程度上来说,它的流量价值非常高,因为用户已经被音频付费平台教育好了,知道好的东西是要给钱的。

还有部分用户,会通过视频看到你有新奇有趣的东西,他会关注你,但如果你想让他变成付费用户,要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教育过程。

所以,我们的内容团队有时会花一个月的时间去做好一个内容,但如果只在公众号上发,其实还挺浪费资源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全平台分发。

想像一下,如果用户在今日头条打开发现你的内容,在抖音、快手、百度、微博、知乎打开还有你们的内容,那么这个用户对于你们品牌的认知就生成了。这样的品牌输出,比你不断地说服用户付费更容易,因为它几乎不需要你再额外投入更多成本。

二、教育与留存

教育与留存其实是很多做知识付费的小伙伴们忽略的一件事,很多人觉得,我把流量捞进来了,用户自然就会付费了。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浪费流量的行为。

教育留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比如我愿意去十点读书付费,并不是因为他们打造出一个爆款的老师,而是因为我相信十点读书。同样的老师在其他平台的产品,我不会去买,但十点读书给他加持了一个buff ,我会因为相信十点读书,从而购买这位老师的课程。这就是获取用户信任的过程。

没有用户信任,那么交易过程中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以至于损失 50% 甚至 80% 的流量。

三、贩卖焦虑

让用户为知识付费,其中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贩卖焦虑。

当把你的焦虑贩卖给用户的时候,花钱就是解决焦虑感最好的办法。

就像淘宝一样,当女生焦虑的时候,她们会上淘宝花钱。内容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建立信任然后贩卖焦虑的过程,考验的是你们的内容产出,内容产出者的文笔是非常可控的,运用「失去的恐惧」,让你的用户产生对现状的不满意,以及学习之后,可以获得的成长与美好未来,他就会为此付费。

四、转化和购买

教育与留存之后就是转化和购买。转化和购买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流畅的购买路径。

流畅的购买路径对于用户来说,会减少他们的思考的时间。如果你可以做到从阅读到购买之间,让用户不需要思考,内容达标的前提下,他们会重复购买,也不会有被骗了、被割韭菜的心态。

我无数次在购买的时候,因为它的跳转次数多于两次,就直接放弃购买了。

# 关于用户需求

小鹿情感是一家帮助男生、女生脱单,帮助用户挽回婚姻,解决婚姻危机的公司。很多人觉得,以结果为导向的平台很难产生复购,事实也确实是如此,比如你帮用户挽救了婚姻,她可能就要离开你了。

那小鹿情感是怎样提升复购率的呢?

分析产品。情感行业用户需要解决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断地解决一些小的问题,所以我们会把所有知识付费产品品类不断地做精细化拆分,不断对场景做精细化运营。在此基础上又能够根据用户新的需求不断衍生新的内容。

# 精准用户分析

你了解你的用户吗?

新世相特别厉害的一点在于,你在关注新世相的那一刻,就为你准备了一套试题,这套试题会根据你的测试结果,为你精准推送适合你的产品。每一个关注你的用户,我们都应该引导用户主动地添加自己的标签,然后你可以根据他的标签为他推荐他最需要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算法。

最后,做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测试,你能用 20 个字以内精确描述你的用户画像吗?


了解你的用户,了解他们,他们才会为你付费。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的分享,谢谢大家。

分享 36氪踩坑的总结


△ 申悦,36氪产品总监


开氪是 36氪里,专门为挖掘知识付费用户群所开设的产品线,2017 年初的时候,开氪刚刚上线,刚好我入职 36氪。

# 开氪的发展史

2016 年底,我们开始做开氪,当时我们将其定义为「 新商业领域的学员课堂 」,主要希望切合整个 36 氪用户群,36 氪用户群是由一些创投、创业、投资以及职场的人群组成,为他们提供一个提升自己职场技能和学习创投领域知识的产品。

在 2017 年全年,我们全力投入在知识付费环节和让课程体验更好的过程。 2018 年我们继续搭建更多促销工具,拓展更多的内容源,我们去做更多新平台的探索,并对此产品进行改版。预计在今年底,我们还会去探索小程序等一些新的微信生态。这就是从今年到现在我们的整体历程。

# 开氪的内容模型

开氪的产品形态很简单,现阶段我们在 App 里,专门开了一个栏目叫开氪,基本所有用户的付费内容都在里面。这是最新版,在这之前,我们经历了无数的版本。

最初是 H5 ,开氪第一版上线是基于 H5 ,承接在非 App 环境下的付费流程的落地页。随着后面的改进,可以完整看到开氪的迭代过程,会发现我们一开始依托的不是微信,是希望将 36氪的流量去做转化。但后面发现这个转化率实在太低了,所以后面我们开始转战微信端。

关于 36氪内容形态上的分类,基于用户的感知,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比较常见的知识付费形态,将系列课拆分成几十节小课。也会从专栏中挑选一节课出来做付费活动。

以上两个内容是依托我们与导师合作产生偏内容的知识付费。

第二类,36氪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产品, 36氪自己有大量的记者和记者会,我们在生产内容本身就会有一些天然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在内部再去挖掘一些更精品化的内容,并尝试对内容进行包装,让大家看到更多的附加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做研究院。而研究院产生的内容付费的成果,一部分是出品的各种调研报告,另一部分是一主编的视角帮你解读新闻背后的说明。这两款产品是基于 36氪创新出来的。

第三类,线下课程,线下课程分为两种形态,一种叫公开课,一种叫训练营。公开课主要在各个三、四线城市,我们会在当地举办一些知识付费课程,针对当地的资源去笼络愿意在本地去分享和收听内容的人。然后结合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优质导师资源,让他们去做线下分享。

另外一种形式是训练营,目前我们熟知的一些教育领域会做一些线下培训课程,叫做训练营,我们的训练营比他们更轻,一般只有一到两天左右,会邀请行业知名的 KOL ,结合知名案例分享他们的经验。

这就是 36氪的特点,比如说我们主推窗口类内容,主要沉淀创投类、解读类内容。 App 本身也会邀请一些创投行业经验资深人士,包括一些垂直领域的创投老师或 CEO ,会分享一些比如:如何去加盟一个店?怎样做出海创业?等问题,解读类内容则会邀请一些行业资深创业人士帮你解读。

# 开氪产品的运营流程

重视用户和社群。我们的用户注册后,会做用户画像,给用户打标签,基于用户的标签,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目标和课程去筛选我们的目标人群,这时候用户的联系方式、用户名和标签就会统计出一个表,我们会拉这些用户做社群,针对某个目标课程做核心社群,他们就是种子用户。

未来每次上新课程的时候,我们会在群里做调研,发用户问卷,问这些种子用户:我打算做这个课,你有没有兴趣,要不要买?通过调研问卷来进行选题和生产,并且持续的问大家,以此来做个一循环。

# 关于产品的发展历程

产品的体验和收入是有差异的,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产品线,当你在做第一版产品线时,你会首先抉择是优先支持体验功能,还是更注重收入目标。每一块开发成本的估算都是不一样的,并且这里的抉择直接取决于在你开始做知识付费时的定义。

如果你注重用户体验,前期就需要砸大量的钱,如果注重收入,那么初期需要依靠用户支付支撑整条线。36氪就踩过这样的坑,一开始更多强调收入,所以大家会看到我们迭代记录里有大量的流量在支付,或在促销,但忽略了用户体验这一环节。

举个例子,我们做了一年才支持最基本的音频连续收听功能(得到 App 第一版就有这种功能了),像学习笔记这种功能,只做过一版就再也没有迭代过。导致用户在购买产品后产生很多吐槽和投诉。

在这里跟大家强调一下,如果即将开始做这一块的功能,至少从产品技术领域,每一个步骤都会有大量成本在支持。尤其是支付,支付界面只要多几步骤,就会流失大量用户。

36氪在最开始,一次支付起码要经历四个步骤。更夸张的是,第一版不支持 iOS 用户直接支付,支付的时候弹出一堆二维码,让用户去公众号、微信支付。于是第一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优化支付,减少支付步骤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提高转化、提高促销工具、裂变工具。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分销红包、拼团等工具原理是差不多的。

每一个工具的背后都需要开发承担一些二次开发成本,产品诞生需要出一个需求就立刻优化,优点是快速执行,缺点是总要重新开发一套新的东西。所以在开发产品之初,要想清楚,先做一个通用的底层平台,在基础上去衍生其他工具。这点比较考验产品经理和开发架构师。

之前,为了减少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抽成,开氪也尝试过一些「 旁门左道 」,但是建议大家不要尝试,一经被举报,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

# 加快用户的决策速度

就像刚才说的,我们最开始从支付到付费路径每一步都很长,不是我们不愿意更改,实际上因为我们各种经验不足,导致初期没有考虑各种环境因素。

为什么支付步骤过长?因为当时我们的规划太大了,不想只做一个知识付费平台,想将开氪打造成一个全量级的商城,同时考虑了虚拟物品和实际物品的支付。这两套流程作为我们的底层构架,为了搭配做出了很长的付费流程。但两年过去了,根本没开始卖实体物品,导致我们的支付步骤为了这个额外的适配反而增加了。

第二,去除登录的限制,很多的公司为了防止有人恶意攻击短信验证码,需要在登录的时候手动输入一段弹出的验证码。这一步让我们流失掉很多用户,因为在购买之前,我们是要求用户先登录的,为了预防恶意攻击用户的短信验证码,又能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体验,我们在这个版本上又做了迭代更新,首次登陆时去掉了弹出验证码,但后续登录还会有。

# 缩短突围路径

上线一个新产品,首要考虑包括划分页面的层级。开氪的首页最开始什么分类都没有,根本不知道用户是什么样的人。正确的做法就像刚刚小鹿情感说的,用标签去区别用户,不同的身份推荐不同的内容,如果一开始没有太多的内容,也有必要做简单的内容分层。后期我们更新了很多版本,包括免费的内容去留存用户,低价内容去吸引用户,让用户在产品中有基础消费。最后用高价内容去培养用户。这里就需要各种促销手段,包括内容引流等去培养用户购买意愿。

# 重视工具类产品的基础建设

现在看我们前台的页面,会发现各种分销、裂变五花八门,兑换码、发红包等等功能。但你要知道的是,这背后需要很多东西去搭建,否则真正想拓展更多东西时会很困难,或者说成本和投入效率太低了。

另外就是数据报表,要特别强调数据的建设,如果你有一套完整的报表系统就会明白每天售卖的情况,什么样的人买我们商品更多。现在我们改进之后,活动发布后在页面可以自动生成,但之前我们将线上活动、优惠码之类的东西,人工手动一个一个往页面上推,把运营搞的很奔溃。

接下来说说 36氪的血泪史,在这里强调一点建议,如果你要做一个依托主产品线的知识付费产品,千万不要复用主产品线的资源我们之前做开氪的时候是没有专门的产品技术团队的,全部复制 36氪自己的,导致在每次迭代更新时,只能在做主 App 的功能时,穿插做一些开氪的功能,这就会导致整个步骤流程非常慢。今年我们搭建整个开氪会有独立的产品技术团队去垂直支持一条产品线。这样的话,运行效率会快很多,但相应的成本也会更高。

# 关于运营踩过的坑

我们刚上线的时候,目标是我们要卖多少钱的东西,销售额能达到多少,不同的目标产生的动作是不一样的,那你势必能够想出一些「歪招」:你的目标不止盯着你的课程质量,或盯着你的用户,而是你能卖多少钱,走多少账,流水有多少。

如果你更关注流水,要产生一定的收入,我们可能要做线下获客,但线下获客的问题是用户量级有限,且执行成本高,所以我们就依靠三、四线城市来做线下。

同理,外渠道拓展,单靠 36氪的用户转化获得不了多少,于是我们去招代理,做分销,引入第三方进来。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这些课没有留在我们自己的平台上,我们只有流水和收入,没有用户。这其中的概念是很明显的。

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付费用户,更关注新用户的转化,核心就是用户要沉淀在我们自己的产品上。

# 关于 36氪的战略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是要做一个平台,还是一个自营?以开氪的定义来讲,不太适合做平台,但自营的话,流量又不能保证,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邀请一些有媒体影响力的大V级人物,靠人物自带流量来引流(效果较好)。或做一些相对垂直的,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比如研究院报告 。

第二,邀请一些垂直领域的大V做课,让用户做留存。同时将一些付费课程改成免费的。

第三,我们认识大量的创业者、CEO,跟我们合作开发一些垂直领域,去分享一些课程。这些课程对他们公司来说是对内容和品牌的二次曝光。另外后期会有一些外交合作,在每个不同的垂直领域分享他们的新想法。同时内部针对付费用户重新制定内容,并不是把内容复用,而是针对用户的诉求进行新的创新,就像我说的每日商业精选,为大家解读行业内发生的各种大事。

第四,邀请嘉宾进行公开课,巡演,做线下课程,并做一些封闭的垂直课程。

最后,有人问我。到底做内容付费还是知识付费?内容付费偏职场干货,行业分享、商业观察等,是非体系化,更偏向时效性的内容。目前 36氪正在致力于新闻资讯的付费。会先偏向于知识付费开始,但也会同时发展内容付费。

关于小程序,因为目前 iOS 用户不支持小程序付费,只能通过二维码付费,给用户在支付体验上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小程序的本质是基于微信上的用户裂变,而我们之前做过的促销、分销红包等,已经做到了用户裂变。所以,小程序的目前的优势是基于公众号的拓展,还是偏展示阶段。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