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盘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有助于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还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为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呢?
首先,做好前期准备是关键。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明确盘点的时间范围、参与人员、盘点方法和流程等。同时,要对参与盘点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盘点的目的、要求和操作方法。此外,还需要准备好盘点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盘点表、标签、扫描仪等。
其次,全面清查资产是核心。使用首码资产系统生成盘点计划,对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逐一核对资产的名称、型号、数量、购置时间、使用部门、保管人等信息,确保账实相符。在清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资产的实物状态进行检查,如是否存在损坏、丢失、闲置等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进行处理。
再者,运用科学的盘点方法很重要。可以采用实地盘点法,即盘点人员到资产的实际存放地点进行逐一核对。这种方法虽然比较耗时耗力,但准确性高。也可以采用抽样盘点法,即从固定资产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进行盘点,然后根据样本的情况推断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相对快捷,但需要注意抽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使用 RFID 技术对资产进行自动识别和盘点,提高盘点效率和准确性。
然后,及时处理盘点结果是保障。盘点结束后,要对盘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要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属于资产丢失或损坏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属于账目不准确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要根据盘点结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资产配置、加强资产维护等。

最后,建立长效机制是根本。固定资产盘点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管理活动,使用首码资产系统做好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日常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同时,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此外,还可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如邀请审计机构、公众等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