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大,而我们能够感知的事物却很微小,小到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被忘记。所以,当我们遇到了很想留下的人和风景时,就一定不能辜负,即使写不进自己的生活,也一定要写进自己的记忆。
印象
印象中四月的江南应该正处于“黄梅时节家家雨”的季节,但是在去的这十多天里,却很少遇到下雨的天气。大多数的时候天空澄澈蔚蓝,有奇形怪状的云彩飘过,地面上有很多开的很好看却叫不上名字的花。
江南多丘陵,几乎没有高耸挺拔的山和急湍似箭的水,少了几分雄壮辽阔,却多了几分精致秀美。尤其是烟雨蒙蒙的时候,笼在水雾里的神秘远山,小桥流水的青瓦人家,还有细雨湿衣却不须归的行人,由远及近,好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这时候,总会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历史
历史之神与光阴的造物师并驾齐驱,朝着与现实相反的方向驶去,告诉我们,英雄无觅,此情只可成追忆。
其实并不喜欢江南的那些园子。因为我总是觉得,这些园子修的再精致,初衷也不过是为一家一氏所葺,而后子孙败落,数度易主,最终收归国有,对外开放,由一家之私地变成万家之娱所。
每次去,都会感到春风乍起,池水凄凄的落寞。
最开心的还是可以凭风怀古,畅叙豪情的地方。遥想古人,或居庙堂之高经纶世务,或处江湖之远御剑逍遥。有得意,有失意,有痴情,有忘情,有金戈铁马,也有权智才谋,有阴谲诡道,更有碧血丹心。
而我多希望可以跨越时间的藩篱,让许许多多曾经在心中勾勒过的画面,真实的,清晰地,重演上演。
自己
和煦的风夹在阳光的缝隙中缓缓从天际拂来,我坐在湖边木制的长椅上,心情和阳光一样慵懒。
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位禅师去花园散步,看到有两丛好看的花,一丛白色,一丛红色,只是长在了乱草之中。每次他路过,心中都会为它们感到压抑。而今天他终于弯下腰来,为两颗花摘净身旁的污秽,锄松了黄黑的泥土。
这时,禅师突然闻到一股干净的花香,他静然伫立,含笑合掌,感恩赞叹。
如果不是他这么近的弯腰除草,就不会闻到这么美妙的芳香。花香总有,闻到难得。只有放平一颗心,才能尝到甘露醍醐的味道。
一叶舒卷,可以藏香。且将新火试新茶,慢慢烹掉过去的味道
朋友
在江南喝到一种很好喝的酒——青梅酒。香醇清冽,回味无穷。而男生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很直接,我想喝酒,你来了,不必理会什么,这样就好。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我们不是君子,却也不做小人。所以我们不必淡如水,也不必甘若醴,缘来惜缘,缘尽也不必攀缘。只要曾经真心相待,彼此陪伴,那么是否能到终点,已经不重要。
世界
旅行的乐趣就在于,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把自己眼中的闪光点一一收集,让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定格。
最让我心仪的画面是在西湖的林荫公路上,骑着单车,头顶不时有叶子簌簌的落下。落在衣服上,落在车篮里,静静地,仿佛能透过绿叶感知时光如水般的流泻。这时候,总会有一些诗句涌上心头。
以前只是在书里看过这个光影绚烂的世界,等到亲自走出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远远要比自己想象中的奇妙。
江南碧雨落,大漠黄沙起。山河壮丽,锦绣神州。
在这幅斑斓的画卷里,我们的一举一动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世界也不会因我们而妥协,该走的路还是要走,该碰的事情还是会遇到。
所以啊,我们应该慢慢的学会,对人、对物、对世界,都有一种“刚好路过”的态度。
我一直都觉得,旅行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关于人的部分。风景很快就会被忘记,只有那时遇到的人和产生的情绪才真正不可忘却。
而旅行的意义,并不只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到别人呆腻的地方,获得虚荣的谈资而已。调整自己的步调,唤醒自己的意识,重新去界定自己与自己、与朋友、与世界的关系,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旅行和奔波应该是分开的。奔波无关风景,而旅行则是一场自我的流浪放逐。一个背包,一场旅行,随手拍下沿途的风景,随遇记下沿途的心情。
不需刻意计较终点。你可以找一个地方,给即将回到红尘的自己寄一张明信片,上面就写:某年某月某日,我在某地,天气晴,我就是世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