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也许早已不再是18岁那个稚气未泯的大孩子了。
流光易逝,我们渐渐被时间推着往前跑,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于是你第二次学走路,这一次,你一个人学走路。
你发现,长辈、老师教你的经验,已经完全不够用了,他们自己也在时代的洪流中悄悄褪色,直至退场。
你甚至发现,他们已不再是你儿时所仰望的神明了。你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竟已然比他们通解更多,而他们终于褪去万能的光环,坠入凡尘,变成了手机都玩不利索的“笨孩子”了。
现在的你,终于有完整的权利和义务,去走自己的路了。
以前的路是家人教你的,是长辈们引导的,而以后路,则在你自己脚下,需要你自己体悟,并为生命交上一份尽量满意的答卷。
22-55岁,自己走好以后的路,有两点你要铭记。
1. 不要盲从他人的脚步,随波逐流。
没有了儿时万能的神为你指路,你要独立且清醒。
人们总在社交媒体上制造着焦虑,类似于干某某行业可以快速赚到钱、多少岁就要做多少岁的事情等等。
我希望,你可以辩证地看待列表里大多数人正在做的事情,独立而清醒的选择适合你的未来道路。
2. 学会面对痛苦,转化痛苦的感受,苦难是鞭策你前进的动力。
曹聚仁 在《余论》曾说过,苦痛,使我们深思,澄清我们的情感,锻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对于人生、社会、世界,有进一步的认识。
痛苦的经历让我们成长,而爱与恨皆是动力,关键就在于你怎样转化它,让结果变得更好。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演讲中曾经提到,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辛苦地着打工,在锋利的刀刃割伤自己手指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自己一定不能再成为那可怜的人。
这份痛苦令李嘉诚记忆犹新,并一直鞭策着李嘉诚,也正是这份痛苦,在无形之中造就了华人首富的传奇人生。
将痛苦转化为动力,是我们毕生适用真知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早年也有着极为痛苦的经历。
在决心干出一片事业之前,他曾经历过一家八口饿死四个的惨痛经历,其痛彻心扉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1344年四月初六,朱元璋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可朱元璋并没有沉沦于悲痛或因此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化悲愤为力量,成就了大明开创的丰功伟业。
自己学习走路,过程艰苦,但我们没有退路。在这条单行路上,只有独立且清醒,全力以赴,才无愧于经历过痛苦的自己。
18-55岁,是你第二次自己学习走路。
愿你不惧险阻,走的独立清醒,从容优雅。
我是逃熙,谢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