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在和曹丕的的争斗中,赢的机率不大。曹植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他想赌一把。
从哪方面着手呢?一方面是陪曹操征战八方,东到淳于,北到柳城,南到新野,然后鏖战赤壁,与曹操共度生死,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方面是运用自己的特长,吟诗作赋,《求自试表》“东临沧海,北出玄塞”,《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登台赋》“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极高的文采唬得曹操一愣一愣的,这是我儿子么?这是神童啊,这莫不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在这个时候,曹植获得了曹操的高度认可,在曹操心里的天平上,开始倾向于曹植。
但仅仅是倾向而已,曹植不是长子,继承王位名不正言不顺,想要成功,谈何容易!不但要拼命努力,还要有人才替他谋划,再加一点好的运气。
说到曹植后援团,还真不白给,丞相主簿杨修才高八斗,西曹掾丁仪学富五车,备受曹操宠爱,黄门侍郎丁廙也是炙手可热的精英。这样的人员配置,是不是可以稳操胜券呢?
现实是,曹植的对手曹丕,更强大,不但曹丕强大,曹丕的后援团,都是大神级的人物。
尚书崔琰,尚书仆射毛玠,二人都是治世之才,精通国事,正直无私,力主长子曹丕为继承人,认为这样可以减少争斗,利于曹操。
贾诩,被易中天老先生认为三国里最精明的人,长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以无招胜有招,告诉曹丕该干啥干啥,修身养性,韬光养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好,不玩那些虚的!
更关键的是,曹操非常看重贾诩的意见,贾诩就“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的结局”这样一句话,直击曹操要害,拨动了曹操的内心。
那这个时候曹植是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呢?也不是这样,曹操并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还要看二人平常的表现。
要不说曹丕背后有高人呢,贾诩和毛玠把曹操的想法拿捏的死死的,知道曹操想要什么,曹丕平时就表现的朴实内敛,循规蹈矩,勤俭节约。
曹植的表现恰恰相反,也许曹植的后援团根本就不懂这些。
曹植是个官二代、富二代,又是个文学家,让他吃糠咽菜,节衣缩食,他能写出《洛神赋》?打死他也不干!
所以曹植表现就是遵从自己的本性,舞照跳,歌照唱,马照跑,小酒喝着,美人抱着。曹植的老婆也像曹植一样,穿着华丽的衣服四处炫富,结果被曹操赐死了。
二人在生活细节上的表现,让曹操对曹植的印象分大幅下降,甚至是厌恶。
运气似乎也不在曹植这一边。本来是杨修抓住了曹丕的把柄,就是朝歌长吴质与曹丕秘密勾结,干涉谋夺太子之位,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完全改变曹操对曹丕的看法。
可惜杨修成事不足,反而被曹丕和吴质算计,结果狐狸没抓着,还惹了一身骚,曹操认为他有意谋害曹丕,大为恼怒!
最让曹操忍无可忍的是,曹植与杨修公然作弊,本来曹操考核曹植,每日要做的功课,杨修居然都替他做好了!
这就相当于某人参加会计考试,结果找了个枪手替考是一个道理。
对曹操来说,这已经不是愤怒的事情了,而是有人要为此负责的问题了,所以,杨修的小命也玩丢了!
曹植和曹丕的争斗,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较量,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都会功亏一篑,以曹植文学家的本质,根本就斗不过本质更接近曹操的曹丕。
论权谋,曹植和曹丕中间还差着一个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