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下午看一篇文章,《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思考了很久,我才确定,我也是在语言暴力中长大的孩子。
“孩子被吼后不说话,其实是心理遭受创伤后的一种表现。
有些孩子是出于恐惧,安全感受到了伤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强行和父母中断了连接,和父母拉开了距离;
还有些孩子已经习以为常了,也就懒得反驳。故意用这种「不配合」来气父母,潜台词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最严重的就是孩子感觉自尊心受到了碾压,出现情感障碍,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闭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
的确,吼孩子是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或者变得乖巧听话,能解决掉眼前的一些小问题。
但是,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在人生的前18年里,我经常被吼被骂。但因为从小就习惯了,所以多年来我的反应经常是不解释,不说话。大致练就了一种“不把他们的话放心里”的能力,努力不去在意他们对我的态度。
但如果今天没看到这篇文章,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些年我遭受的,原来是一种叫做“语言暴力”的创伤。
我开始思考,那些年所经受的语言暴力,对我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我想到的,至少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包括现在,很多时候,我都不敢向他们提出自己的需求,总怕被嫌弃、被拒绝。
小时候,我向父母提出需求和请求的时候,常常是被拒绝的,不但拒绝,还被呵斥“事多”。因为那时候家里很穷,爸妈凡事都很省钱,在他们的观念里,衣食住行之外的其他任何需求,都是奢侈。
所以后来每当有“奢侈”的需求/愿望的时候,我总是先自己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解决,最后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暂时放弃,等以后能力够了我再去完成当初的需求/愿望(如果那个需求/愿望还在的话)。
现在我有一定的能力能解决自己的需求了,虽然还在上学,但平时周末和寒暑假做家教的收入对我来说也不错了。所以今天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个语言暴力的受害者的时候,我很平静,没有任何不好的情绪。
我知道我再也不用受那种苦了,过去的,过去了。我现在强大了,而且会越来越强大,我能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默默解决。所以,真的没关系了。
接触心理学、尤其是有关原生家庭的理论,让我认识到:每个人的任何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把这篇文章转发给L的时候,我说:如果不学心理学,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去思考和发现自己身上每个性格弱点的根源。我现在很喜欢学习心理学,也开始有意识地去觉察、去思考我的原生家庭以及它带给我的一些影响。
我想了解我的原生家庭,不是为了指责或控诉什么,只是想了解我自己,了解我的家人。我想弄清楚这其间的关系,与每个人和解,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