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时候表现的爱,我不懂
小时候,爸爸跟我说过的话,大多数都是严厉,没有柔情的语气!
因为小时候家里的环境一般般,爸爸经常晚上加班到很晚,偶尔还会长期出差,我努力回想,小时候对爸爸的记忆少之又少!
仅有的记忆全是
“到时间睡觉了,关电视”
或者是”这次考多少分,为什么考这样?”
或者是“把饭吃完,吃饭不能看电视,吃饭不能偏食”
或者是,星期六日,他们上班,我在家里偷看电视,听到楼道的传来的脚步声,连忙关掉电视,偷偷回房间装作看书,结果,每次都被电视机的热度出卖了我的演技!
小时候,对于爸爸的印象,是惧怕的。仿佛是一种怪兽的存在,见到很怕,不见也会念想着,预防他突然突击我的小坏心思!
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对峙
我的出生,完全符合了90年代国家推行“晚婚晚育”政策的条件。
恩恩,是的,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我爸爸妈妈将近40岁生的我!也因为这种看似很科学很高大上的政策,让我跟我爸爸妈妈之间有了巨大的代沟。
按我姐姐的说法就是,我很不巧,青春期赶上好时候,赶上了爸爸妈妈的集体更年期。。。。。。。
因为我们家庭战,可以从我的成绩,衣着风格,说话态度开战程度直接升华到,只要我们站在一起,任何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开战的。
所以我整个青春期,都在跟爸爸妈妈碎碎嘴中度过,幸好的是,我们都是经历过九年教育历练的人,都以动嘴不动手的原则碎碎嘴!不然,我觉得我青春期就会充满了伤痕累累。
其实,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也真的很值得被骂!
青春期喜欢帅酷,喜欢突出,喜欢冲突美。一个学生电了个爆炸头,一个学生整天嘻嘻哈哈,真的很值得被骂!
开始懂得,你的”骂“充满了智慧
碎嘴的岁月还是会继续,但已经没有了火药味,反而开始有了情趣出现。
记得,我跟爸爸开始有说有笑的时候,是我大学的时候。
那时候我一个人真正地开始脱离家里了,开始心甘情愿去磨自己的性子,开始要学会如何在集体中生存,集体中成长。一个人的外地,一个人开始面对所有的困难与挫折。
我只能说,不好意思,我竟然适应得很好。
在大学,跟舍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会去反思自己,然后去道歉,再和解。绝对不会出现情绪失控,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的场面。
在大学,兼职的时候,我跟舍友集体被骗了,没有领到工资的同时还损失了一大笔押金,我冷静地报警,安抚舍友的情绪,然后开始为之后的伙食费做打算。
在大学拓展训练的时候,我在郊外迷了路,手机没有信号,我硬生生地走了8公里的山路,兜兜转转找到了组织。
在第一次背包旅行的时候,在机场行李不知所踪了,自己第一时间先报警,然后仔细询问了服务台,问清楚了可能是哪几种情况。自己再看情况调整了行程。最后我还是硬生生地完成了我最初定下来的计划。
我的所有的行为,我的所有的思维模式,其实都是在爸爸的“骂”声中磨练出来的!
因为我爸爸从小有事不会帮我解决,只会骂完我之后,让我自己去想办法。
因为当我遇到跟小伙伴有摩擦的时候,也只会骂我,让我自己去反思。
因为当我闯祸的时候,除了骂还得写检讨,他还会在检讨书上纠正我的语法。
因为当我遇到什么挫折过不去的时候,使劲骂,骂完之后给碗鸡汤,自己消化。
因为,。。因为。。。因为,。。。每次爸爸都会严厉地“骂”我,让我在过去的十几年之中,慢慢学会了与自己相处,与自己一起去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依赖自己,学会把自己当做最实在的依靠。
出发点一样,但不同方式不同效果
虽然最近很多教育鸡汤都倡导要用温柔,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避免孩子童年蒙上阴影。但我觉得,孩子需要引导,需要方式,更需要技巧。在这里我想说,我爸爸的所谓的”骂“,不是人身攻击,也不是一直打击信心,他是用一种很粗俗的话语让我去反思,例如:这件事情,你惹出来的,自己去解决,我们没有义务去帮你解决这些事情。。。。。
我爸爸每次的”骂“都会以一种你就是主人翁,你必须去承担这样的事情的态度去让我去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骂,你怎么那么笨,你怎么就不会了,你怎么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两种模式都是为了儿女好,但效果却不一样。
这是一位很传统爸爸的教育方式,对于我没有造成心理伤害,反而很让我自己从摸打滚大的过程中,养成了独立,自我的自己!
教育是一个大课题,充满了阳光,也会出现很多误解,但有天你会顿悟,那些年满满力气骂你的人,现在已经是个老小孩,没了当年的力气,没了当年的活力,但表现出很需要被关心,很需要被关爱的时候,你会发现,爱一直都伴随着,只是角色对换了而已。
以前你爱我,你养我,现在换我。。。。。。
父亲节快乐!其实,现在的你我,每天都在过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