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有近四个月未发布任何一篇文章。
从2021年9月份开始,自己就已经步入了研三应届生的身份。
这个身份伴随着间歇性的颓丧、焦虑,以及些微的迷茫。
九月中旬回杭州开学,一直到月底,这半个月的生活节奏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如往常的在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的游来。
十月国庆假期回老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便按照原计划到苏州这边寻找实习工作。
除去中间回过一趟学校,在苏州整整待了四个月。
这段离开校园,独自在另一个城市不断尝试、不断流浪、不断受挫的日子,让我持续性地思考了很多关于当下、关于五个月毕业之后正式成为一名社会人的生活。
这四个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不坚定”。
其实,过去的读研三年,我好像都很确定自己以后想要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并为此在学业之余修炼某种职业技能。
但当真正踏入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择业选择,面对各种各样的职业诱惑与红利,我举棋不定,无法再那么坚定地、坦然地、无畏地去选择自己想走地那条路。
为此,也尝试着追随社会大流,去听从身边人的建议,去追求一些自己从来没有考虑到,甚至暂时有些不喜欢但看似很稳定的职业。
我会时不时地去羡慕那些一步入毕业季就一头扎进考编、考公、考教师等行业的同龄人。
生平第一次,对身边朋友说:”好羡慕这些人,好像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绝决,而我........"
一个人一旦不坚定自己内心地选择,生活就会弥漫着一种如履薄冰地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由内而外一点点剥去你对当下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而我在这四个月,尝遍了有史以来最错综复杂的滋味,是对自己的怀疑,对工作的不自信,对追求的怯懦。
所以,在新的一年生日这一天,我希望给自己冠以一个偏正性短语: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希望往后三年,我仍然可以有信念去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就像这些年,我对待求学这条颠簸了好几折的道路。
今后,对职业、对生活、对感情,依旧如此,保持一份赤诚与热枕。
尽管年长一岁,便需承担年复一年的某种深沉的责任,我依旧希望能够为这份责任嵌入一些天真似的勇气。
就好像王尔德写过的一句话:成年人也需要时不时地读读童话。
保持勤勉
这是在苏州游荡的四个月,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保持”代表着持续、长久、不间断。
“勤勉”代表是勤奋与自勉,更代表着一种主动性的积极态度。
以前,鸡汤学常常说,人要一直努力、保持自律,永远向上。
我一直不觉得这是鸡汤,或者是一种灌输式的被动输入、一直以来的生活经历,确确实实让我相信,努力、自律、向上,是可以让一个人从某种颓废的生活境遇中一点点的摆脱出来。
在此基础上,我更愿意用”勤勉“,感觉它更有一种阅历性、厚重性。
人不能盲目地去保持某种鸡汤式地状态,一定要在自我认同、自我勉励地基础上,去为自己发自内心认同地某种东西去保持专注、向上、精进地态度。
这就是我最想表达地一点。
保持勇气与无畏
人真的太容易失去掌舵生活的第一主动权。
这种“失去”往往不是突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身边亲人的反复劝说、恋人无意识的某句话、某个神态表情、朋友的某种建议,以及不经意间在网络上刷到的某个仅仅只有几秒钟的短视频,都会让你内心防线一点点崩塌。
不攀附于某种支柱,不依赖于某人的认同,从心出发去权衡自己所作出的某种决定,并有勇气去为这种决定承担某种责任与后果。
这是一个人保持清醒与独立,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
给自己留一些试错的空间
其实,这将近半年,既在意外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说是意料之中,是因为在去年暑假,就已经规划将这半年作为不断试错的期限。
有时候,有些平时往来的朋友说我勇敢,其实,是因为更愿意、更容易接纳自己犯过的每一次错误。
每个人不可能一生都是在一个大写的”赢“字上一路顺遂,时不时地开个小差,或者掉进一小湾泥坑里,都是常态。
学会给自己每一个你认为地重要地人生路口多一些试错地空间,那段路会走得更加坦荡。
2022年,伴随着新年伊始,以及新的一岁,在莓粉色冰淇淋蛋糕,在点点橘黄色烛光下,在那些始终陪伴着自己的爱的人簇拥下,在吹灭蜡烛那一刻,我希望往后三年对所爱、所求更多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