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余华的《活着》,今天算来,我已读了四遍,高中时的粗读,高考后的通读,大一时的精读,再到如今的细细品读,每一遍的阅读都给我以不同的感受,许是和年龄、阅历有关,经历不同,心境亦不同,近来到发现了旧书重读的意义。
就《活着》而言,高中时我总把徐福贵一家的不幸归因于他嗜赌成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封建到民国,再到文革,家门不幸接踵而至,自己赌光了家产、没了地,爹居然是在拉屎时溘然长逝!妻子患病、女儿哑巴,又嫁给偏头,读到凤霞嫁人,我甚至怀疑不久她便会被抛弃,但好在读到一句“多年以后……”我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替她的婚姻捏把汗!就连儿子有庆也因好心给校长献血过多而亡……凡此种种,天大不幸!
可当我走过一段路后,体会聚散离别无常之苦,再读《活着》,少了一分哀叹,多了一分同情;少了一分质疑,多了一分悲悯。书中徐福贵经历了三个时代,可“不幸”二字却始终与他形影不离,或许徐富福是一个“集合”,是这世间每一个“不行儿”的缩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些许不如意,可殊不知太阳之下仍有比我们遭遇更不幸的人,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徐福贵”。
细细想来,计较得失到也大可不必,世事无常,聚散不由你我,我们更无法预料未知的前路,专心走好脚下的路吧,为所应为,顺其自然,对一切幸与不幸心怀感激与宽容,这大抵是我读《活着》的意义。
还记得那头不中用的老黄牛吗?徐福贵给他起名叫“福贵”。“徐福贵不许偷懒!家珍也在,有庆和凤霞也在!”年迈的徐福贵说只有它自己在干活,怕他偷懒才拿妻子儿女的名字做幌,然而,却只有徐福贵自己活着,是的,家珍、凤霞、有庆都不在了,只有徐福贵一人,被时代这座大山压成一粒尘埃,就如那头不中用的老黄牛……
去读一读《活着》吧!读了它《活着》便懂金刚怒目,菩萨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