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281
- 载体:实体书
- 价格:30.5
- 阅读时间:13days
- 豆瓣评分:9.1
- 我的评分:9
首先要说,我不喜欢这本书的译名和装帧。
“Voices from Chernobly”一个偏中性的题名,非得哗众取宠译成“悲鸣”,给读者先入为主的煽情感,读完全书,我实在无法想象战斗民族会发出如此脆弱哀戚之声。
无论什么书,都会套上腰封,再配上几句口号式的推销词。而我拿起书的第一件事,便是扔掉腰封,好让手中的读本不再有一种畅销书式的快餐感。
回到正题。
如果不是这本书,“切尔诺贝利”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名词,代表一场空间和时间都很久远的灾难,或者更冷血的说,切尔诺贝利事故充斥着大量的科技名词:辐射,石墨-铀反应堆,控制棒,铯,鍶,钚,堆芯,石棺…… 简单粗暴的苏联人制造了一场简单粗暴的核事故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了它,这是少年时看到热血沸腾的材料,是大学里《潜行者》游戏的背景,总之,这是一群名词,一堆数据,一个谈资。
而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不。
简单和呆板的事实,不见得会比人们模糊的感受、传言和想象更接近真相。为什么要强调这些事实呢,这只会掩盖我们的感受而已。
于是,读到一段段亲历者的叙述,伤感、悲哀、不解、愤怒、顽固、释然…… 读着读着,石棺的模样变模糊了,反应堆的型号和输出功率变模糊了,各种情绪萦绕着普里皮亚季,搅浑了“切尔诺贝利”这五个字。触摸到的不再是wikipedia似地百科标签,而是更笼统地一种情绪的杂糅。
俄罗斯,或苏联这个战斗种族(们),在苦难面前的淡然和坚忍,另人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