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时,一股暖流瞬时涌入心头,这一鞠躬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随后几日,每次再点开这张图时,那温暖与感动只有愈加强烈,不愧称之为“2020年感动中国最美的画面”。
前段时间,大罗老师问我这次疫情的意义,我首先想到了敬畏生命,其次就是医患关系。
就在疫情袭来之前,北京的两起伤医案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一名女医生遭患者家属恶意袭击而殉职,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被砍而结束职业生涯。
当然,伤医者必定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故意杀害医生的孙文斌已经被判处死刑。但这并不能平复医护人员及医学生的复杂心情,有愤怒,有悲伤,有恐惧,有失望等等。
尽管如此,这次疫情爆发以后,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从各地驰援湖北。他们不是不清楚病毒的危险,但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在尽自己的一份专业力量,践行“救死扶伤”的入职誓言。抓紧时间,多救治一个是一个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的医护群体是最可爱的人,在救死扶伤的使命召唤下,他们愿意站出来为这个社会扛起突如其来的灾难。
他们值得全社会的尊重与崇敬,而这种尊崇绝不应因疫期结束而消逝。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传染性和危害显而易见。
患者很清楚这场疾病是前所未有的,医护人员也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新敌人。
只有双方配合,才能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时候,医护人员与患者面临共同的敌人是一体的。虽然隔着口罩和防护服,但医患双方在共同抗“疫”。
疫情牵动人心,大家也通过各种媒介看到医护人员与患者互动,给他们鼓劲打气,互相鼓舞的气氛,让很多人感动。
“医患关系又回来了”,这句话听起来既欣慰又心酸,值得我们深思。
事实上,在这个特殊时期,医患关系回暖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否认,政府承担确诊和疑似病例全部医疗费用从根本上缓解了医患冲突与矛盾。
此刻,医生和患者之间没有经济上的担忧,患者对病毒的了解尚浅,从而更加信任和依托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大敌当前,医患双方携手共进退,关系自然日趋亲厚。医者全力救治,患者全心信任。这种融洽的医患关系令人感动!但它会不会成为防疫期间的昙花一现?
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让此种良性关系维持常态。 我们应不断宣传、弘扬医护群体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品质,并用制度促进全社会尊重医护群体,把特殊时期群众对医护群体的尊崇固化、延续下来,成为医患关系中的主流、常态。
从而,让医护群体感受到温暖,始终心情舒畅地在阳光下行医,让仁心医术发挥出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