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而且会被这个问题纠缠很久。当然,这个问题甚至都还没达到本文标题的境界。而是——如何上一门课。
能够跃上讲台,张开口讲话,并且连续讲上四十分钟。下课铃响,松口气的不是学生,而是新老师自己。
当上台讲话不成问题了,课堂上的“片儿汤话”也手到擒来了,那就必须想一想,如何,才能把一门课上好。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可以说没上过课,因为目前我并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我也可以说上过课,给学生们开班会、和学生谈心其实也是上课。恰逢新教师培训,又接到通知我将为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学生们上《就业指导》这门课,如何把一门课上好的问题,迫在眉睫。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没教过课,但毕竟是十几年学龄的资深学生。上学的时候,我们不是也经常对每位老师评头论足,对老师的授课进行“督导听课”么。现在,当我成为一名老师,如何教好一门课?
教好一门课,第一是教师自己要先吃透这门课。做学生的时候我们最不喜欢“翻译官”式的教师。何谓“翻译官”式,就是把学生都能看懂的书本上、PPT上的汉字,翻译成听着就厌烦的汉语。当然,我相信教授我的老师,都是知识渊博、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老师。但这种念课本、读PPT的“翻译教学法”总是激起学生的抱怨:“这也用得着你来念吗?我不是文盲,自己可以识字。”“这样上课,干脆录下来发到网上,也省的天天跑来跑去,累身又累心。”当年我也是这怨声载道中的一员。
我以为,教师要教的,一是没有教师指导学生自己看不出的知识学生光看书看不出的知识,二是,三是学生自己看书想不到的知识,四是如何获取知识的意识、思维、技能。大学不可能教会学生所学领域的一切知识。大学之所以让大学生放心地毕业,是因为这里的教育和学习让他们明白——无论遇到何种新的没见过的怪物,我知道到哪里可以找到资料,我知道怎么去认识这个新事物,我能学会如何降服驾驭这个怪物。
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先进入教材,再走出教材。就像练习书法,刚开始要学欧像欧、学柳像柳,学狂草就飘逸洒脱,学篆隶就质朴隽永,终于学成一个合格的“书匠”。要想成为优秀的书法家,就要在胸中脑中不分流派、无论风格,进行杂糅,最后终于有了自己的独有的特色。
教好一门课,第二是要做到稳准狠。
稳就是稳重、平静,心平气和地自我学习、自我梳理,内化于心,外化于教案,外化于教学设计,外化于我们的言语,外化于课堂。稳稳当当地把必须的知识、课程的框架、学科的思维、学习的能力教授给学生。
准就是准确,对课程理解要准确,对重点把握要准确,在课堂表达要准确,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更要时刻准确把握。
狠。教师要对自己狠一点,可以不下苦功夫,但要下真功夫。教师要对教材狠一点,结合教学实际,考虑学生需求,以学以致用为准绳,该强调的就敲黑板,过时了没用的花哨的知识该舍弃就大胆扔进故纸堆,毫不留恋。教师要对自己的教法狠一点,有这样的感慨:“这门课我教了20年了,现在根本不用备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这或许是自欺欺人吧。当然,新兴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不一定是越先进越有用,但时代在召唤、社会在进步,新思维新理念总归是教师应有的时尚。
如何上好一门课。这个问题需要一名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教学实践去寻找答案。也许答案就在进出教材、登堂入室、鞠躬尽瘁、乐此不疲地诲人不倦中吧。
201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