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心”开始 如何确定目标
从“心”开始,即审视你的内心。当面对关键对话时,你会下意识地采用多年来形成的沟通习惯——争辩不休、沉默不语、自以为是……
所以,如果你无法正确认识自我,那肯定无法展开正确的对话。
作者举例说明: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姐妹俩都喝了一大桶汽水🥤,从外面回到宾馆时,为了唯一一个厕所吵了起来。
“爸爸,是我先到的!”
“可是我比你还急!”
“你怎么知道我不急?你又不是我的身体。我今天早上出门时都没上厕所!”
“你太自私了!
父亲提出了一个方案:“这个问题你们要自己去解决。就待在卫生间里商量吧,早晚会决定谁先用谁后用。唯一的规定是:不许打架。”
在两个烦躁的孩子进行关键对话时,父亲在盯着自己的手表,他想知道这个问题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解决。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卫生间里不时传来几句讽刺挖苦的话。大约过了25分钟之后,父亲终于听到了马桶冲水声,然后从卫生间里走出了一个孩子。一分钟后,冲水声再次响起,她的姐姐也走了出来。这时,父亲笑眯眯地问道:“你们知不知道,在你们争吵不休的这段时间里,你们每个人可以上多少次厕所?”两个孩子可没心思想这个,父亲接着问道:“为什么你们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才用上厕所呢?”
“那是因为她总是很自私!”
“瞎说,她本来可以等我先上的,可是偏偏不让我,还对我大呼小叫的,她从来都是这样!”
这就是我们在关键对话中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问题并不是行为本身是错误的,而是我们的动机有问题,即我们常常弄错要面对的目标。
因此,要想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改变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我们的苦恼是由他人导致的。我们总是简单地认为:“只要能搞定‘麻烦制造者’,一切问题都会好起来。”实际上,正是这种错误的念头在阻止我们利用对话方式解决问题。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对话高手总是能制造奇迹了。这是因为他们坚信,要想解决好“双方”的问题,只能从“自己”开始,在自我身上找原因。
回到例子里,我们知道,姐妹俩的最终目的是上厕所这个动词,而不是与对方争吵谁先上这个问题。那我们如果是这对姐妹,应该怎么做呢:️直接上,能用嘴巴说的,说明还都不急,而最省时省力的就是:不好意思,我真的很急,我先上了,直接粗暴!️最文明的是: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上,公平公正,认赌服输。️借隔壁房间的厕所用。如果再仔细想想,也许办法还有很多。问题是,在那个当下,他们的心态,他们的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没有围绕着目标解决问题,而是任由自己的情绪控制了理智,希望在气势上压倒对方。然后,压倒对方,变成了他们最终的目标。
因此,在关键对话中,我们要清楚自己希望通过对话获得什么。在对话过程中,无论出现多少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依然要坚守自己的目标。其次,像对话高手学习,他们从来不做“傻瓜式选择”(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式的选择)。和那些错误地认为只能“逃避或对抗”的问题解决者不同,对话高手认为,无论出现多么棘手的情况,对话永远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