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座童子军营(Scouting) 是1907年由英国中将Robert Baden-Powell 设立的,至今112年。百年间童子军已经演变为西方精英家庭给孩子的情商和生存训练,那些家喻户晓的名人,如:比尔盖茨,斯皮尔伯格,乔布斯,麦克乔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马丁路德金,乔治肯尼迪,比尔克林顿,乔治布什,哈里森福特,奥巴马,拉姆斯菲尔德,贝克汉姆等等小时候都是资深童子军哦。
英国剑桥公爵夫人凯特跑去童子军做志愿者,将来三个孩子也要送去童子军受训。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则是荷兰童子军的护法 (Beschermingsvrouw)。荷兰童子军起源于1910年,是欧洲大陆第一个童子军。
为什么西方的贵族和精英这么痴迷童子军?童子军到底是什么?是像这样吗?
不是的,童子军尽管叫“军”,但不是军事训练。可能一战期间起个带“军”字的名称比较好推广吧。童子军用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水平很高的情商训练,它的原则是:
- 非军事化,非政治化;
- 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 重承诺,守规则;
- 独立生存的能力;
- 合作精神;
- 工匠精神;
- 执行力;
通过这7条从小训练孩子靠谱:做人靠谱,做事也靠谱。难怪西方父母以孩子能成为“童子军”而自豪,未来他们的简历因为有这么一笔而显得尤为突出,用人单位知道孩子从小接受过系统训练,做人做事都靠谱。
不过童子军训练是分阶段的,没坚持下来就没授勋哦。荷兰童子军分5级:海狸(Bevers) --> 幼兽 (Welpen) --> 童子军 (Scouts) --> 侦察兵 (Explorers)--> 陆军头领 (Rover scouts)。到侦察兵阶段就可以带“小兵”,训练领导力了。
如果不做军事训练,那童子军“练”些什么呢?童子军的第一阶:海狸(5-7 岁)阶段的小朋友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胜任复杂任务,所以他们主要学:团队协作与合作精神,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比较简单的生存技能。
团队与合作精神训练:大家在一起叠“高塔”
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训练:左:从“海水”中捞塑料垃圾,你能捞多少?右:为慈善事业募捐,小朋友上街募捐可以筹很多钱哦。
基本的独立与生存能力训练,如:学做烘培,或去跳蚤市场摆摊卖东西啥的。
海狸阶段(5-7岁)是为下一阶段做准备的,所以着重训练孩子的软实力:团队与合作精神,价值观。这些学会了,是终身不忘的。教练们给小“海狸”创造温暖和积极的环境,让他们学会一起面对挑战,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从幼兽阶段起 (7-11岁),孩子们开始学习真正的童子军技能:打绳节,为多人烹饪,艺术创作,表演与表达,探索自然,游戏专家,运动,寻踪觅迹,家务,天气预报,文化,国际视野,搭帐篷,起篝火,急救,团队协作,科技与工匠精神等等。每掌握一项技能,孩子们就被授勋一个徽章 (如下图)。
图中这个小姑娘胸前和双臂钉满了徽章,应该是个经验丰富的童子军了。
上面这些技能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孩子们除了周末参加一个半小时的室内训练以外,还时不时地野外拉练一个周末:不许带手机,晚上睡在野地里,啥都得自己动手,像这样:
自己搭帐篷,一顶帐篷睡8个人,翻身都难。但必须整齐干净,不然会被扣分哦。
厨房是这帮10-14岁的半大孩子,自己用木桩和绳子搭起来的。这些工具恐怕大人都不熟练呢。
5个童子军负责给整个团队做饭。按规定必须有荤菜,不然难度太低了。按规定厨余垃圾不能触地,所以孩子们想办法把垃圾桶吊了起来。(图中头顶墨镜的美女就是资深教练,她不能插手,只能在旁边看,这样孩子的独立能力才有机会发展。)
没有烹饪任务的童子军,要么丛林远足,要么动手制作游戏器材。远足活动中,大孩子带领小孩子,小孩子不会害怕,大孩子油然而生责任感。这位姑娘正在制作的游戏筒是用于抽奖的,融合艺术性与手工技能,这些都是冲徽章的科目呢。有的组更厉害,干脆造了一个滑索,1米9的教练也能轻松过河,够结实!
这些童子军教练,有不少是从5岁起不断进阶,慢慢成长为教练的。现在他们从事各行各业,有的是大学老师,有的成了律师,有的是医生等等,周末脱下工作服他们就是专业的童子军教练。令人感触的是,这些教练普遍阳光乐观,其中一位教练说:“真正优秀的领导是引导型的,是在队员身边,而不是压在对员头上。”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参加童子军的孩子们那么开心自豪吧。在孩子们身边,引导同龄人激励同龄人,给他们荣耀感,成就感,和责任感,那些网瘾手机瘾,宠溺综合症啥的,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