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造成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假期,导致孩子有大量的时间跟父母独处,家庭之中的矛盾冲突大量的显现出来,所有家庭成员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规律全部打破,孩子加上因为上网课、完成作业等问题导致亲子冲突不断出现,对于孩子来说家本来是最暖心的地方,结果却与父母相看两生厌,父母寒心,孩子更是痛苦难言。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那我们透过亲子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需要调整?怎么调整?
社会一直在发展,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要更新,因为我们的孩子也是社会的一员,必定会受到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用过去我们接受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引导现在的孩子,那一定不合时宜,而且会费力不讨好。
下面是一些基本调整方法:
1、如何看待亲子关系中“相看两相厌”的这一状态呢?
①心理学上有个“社交距离”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社交距离: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
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 亲密接触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 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 45-120cm)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 礼貌距离 (social distance 120-360cm)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 一般距离 (public distance 360-750cm)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看演出等。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人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这次疫情也反映出这一点,我们中国人的凝聚力就要比西方人要强大的多,我们具有非常强的整体观,这为我们抗击疫情,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当疫情让大家宅在家里时,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变成了每个人主要的人际互动。家人的心理距离上原本比较近,此时的空间距离又让大家贴近了,此时大家都会感觉到压抑。
因为人虽然是有群居的需要,但也有独处的需要,所以不要总是整天的盯着孩子学习,需要给孩子与自己一些独立的时间与空间,满足自己于孩子独处的需要,这样也会有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或是学习或是做自己喜欢的一些事情。
②"两相厌"还有一个因素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相的期待不在一个平台上。
父母要负担教导孩子的责任,自然从师长的角色做出期待和管制;而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他们的思维和需求和大人不同频,对大人的期待不同。
总之,两相厌是亲子关系的共性,普遍存在的,就像爱情一样亲子关系也有蜜月期。
2、父母和孩子该怎么分别进行调整,才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调整认知:
两相厌的发生是正常的事,一直都存在亲子关系中,平时也有,只不过被日程工作生活掩盖了,疫情提供了一个长的时间轴,让掩盖在下面的“两相厌”浮出水面。
这种两相厌不代表互相不爱,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里,所以不要惧怕“厌”的感觉跑出来。
一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疫情除了影响孩子上学,也影响到父母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此时父母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去看待疫情。这样才能以积极的行动影响孩子。
——双方都要给对方空间:
比如每个人每天约定时间在一个房间单独做自己的事,其他人不要打扰。
——父母把孩子拉到家庭的同一条船上,让孩子有主人翁的意识会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次疫情你们不能上学,我们不能正常上班,大家都遇到困难了,父母和你们一样烦躁焦虑,希望你能包容父母心情不好的一面。
老师的作业需要我们家长督促,可是我们很焦虑,孩子有什么好办法帮我吗?完成作业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吗?
3、另外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还有:
①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了,不愿意受家长指挥和啰嗦,想表现自己的独立性,这是容易产生冲突的因素之一;
②父母与孩子边界的问题。用阿德勒的理论,要做到课题分离,通常来说谁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也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主要由他自己承担责任。
③学习是谁的事?父母在学习方面起的作用是什么?
这些问题要思考下。学习确实是非常重要,但是亲子关系更重要。平时沟通方面,少辩对错(也就是少讲大道理),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是多让孩子表达他的感受(以“我.........."开头的句式),这样的表达,不容易让对方产生被指责的感觉,接受度会更高。同时这样的沟通方法,对于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也是有利的。
④产生冲突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家长希望孩子的表现如自己所愿,不能接受如他所是。
那么在这一点上,就需要家长多进行自我修炼,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关于学习计划安排这块,与孩子一起讨论,这样可提高学习积极性,毕竟是自己参与制定的,不执行也说不过去,对吧?
⑤有时间一起散步,聊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游戏、动画片的内容,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孩子慢慢也愿意更多的与父母沟通。
*孩子是人,不是学习的机器,更需要理解和关爱。并且他们的生活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