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写字的自由——外篇,我就一直在打腹稿,打算写一篇“内篇”。外篇谈的还是平台(系统)带来的不自由。而内篇,打算谈谈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如何会陷入到不自由之中的。
我们不仅需要考察,为何有些文字不能写?更需要考察,为何我们会写出那些文字?
一、还是先从起点的写手说起
我是一个起点的忠实用户,所以我从来不看盗贴,只在起点付费阅读。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会在小说之外,读到很多作者与读者“谈心”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分为2大类:拉票和请假。
拉票是一门艺术,甚至有些起点大神,被公认为:拉票单章写得比小说还要好!有些单章写得令人热血沸腾,有些单章让人读来荡气回肠,有些单章我们读后生出与作者肝胆相照的错觉,有些单章却直白得令人发指。
至于请假,我经常会有一种感觉,起点的作者,大概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一群人。自己生病,家人生病,朋友生病。U盘坏了,电脑坏了,笔记本坏了,网吧的电脑也坏了。家里停电,小区停电,被雷劈了。幸好还有一些我挺佩服的作者,会这样请假:“今天想不出来,停更一天。”;“今天朋友来喝酒,没空写了。”
起点的写手不仅要琢磨什么样的文字更加吸引读者,还要琢磨什么样的文字,能够吸引读者投票(月票、推荐票),能够吸引读者打赏,能够吸引读者不看盗贴,而订阅正版。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文字来呢?有所求而已!至于自由,谁还关心?
二、聊聊我在知乎的体会
我曾经是知乎的重度用户(4 年),这个社区渐渐的形成了一种令我反感的文化。当然,诚实的说:我也曾经乐在其中。
在知乎,我们的社会地位几乎是完全量化的,有多少关注者,有多少赞同,有多少感谢,回答问题赞答比是多少,写了多少篇专栏文章,有多少篇文章被知乎周刊收录。
既然这些数据决定了我们在知乎的社会地位,那么:如何写出高票的回答,就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文字要犀利,语言要幽默,要学会讲一个好故事,如果是女生,还可以爆照(只要让人相信那是本人就行)。回答的内容,要么短得一句话就把题主噎死;要么长得让所有的读者纳头便拜(有数据、图表更佳)。
在我没有删除自己在知乎的答案前,我那些得票最高的答案,要么是喷题主的,要么是喷其他答案的,至少也是语气较为激烈的。相反那些客观理性的回答,通常得票数都不会高。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我的知乎专栏里,得票最高的文章,是骂知乎的文章,与人吵架的文章依次排在后面。而那些我深入思考,认真写出来的分析文章,通常得票寥寥。
这就是知乎的规则,在规则之下大家的都会写那样的文字!对于大多数身在其中的朋友,他们其实并无自觉,甚至乐在其中。至于自由,谁还关心?
三、微信公众号
社交媒体的威力,在微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标题党固然在互联网上一直存在,但是直接加上(深度好文)、干货、揭秘、不看后悔之类的标题,再加上一些与内容完全无关的诱人题图。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有很多次,我都会忍不住好奇心点进去,然后再悻悻然的关掉,再恨恨的对自己说:“叫你不长记性!”
现在的微信文章,往往紧跟社会热点,然后起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再炮制一些惊人的观点,甚至不惜杜撰一些若有似无、未经证实的论据。这样的文章,往往会被广为传播,火爆一时。
比如说前段时间丁香园出了一篇:《老天爷欠江西农村一个好儿媳?呵呵,你家媳妇20年前就埋土里了》,这篇文章的阅读数,超过100万!
但是这篇文章的内容,真的值得推敲吗?通过某种跳跃式的逻辑,以及对数据的歪曲解读,暗指江西人比印度人,更“喜欢”杀掉新生的女婴?!
而后续的客观分析文章,阅读数能超过10万吗?我很怀疑!事实上,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绝大多数客观、理性、公正、平和的文章,往往都应者寥寥,冷冷清清。
为何那种博人眼球的文章,会大行其道呢?我能够想到的原因是:阅读数、点赞数、打赏数,以及让公众号筛选评论的做法,大大的保护并刺激了作者的“创作热情”。而公司企业、网络媒体、乃至自媒体的刻意“运营”,更加重了这一灾难!对于那些追求阅读数、点赞数、打赏金额的作者而言,微信公众号是他们的工具。至于自由,谁还关心?
四、为何我在简书写字?
之前我与霍炬有过一次对话,他很奇怪,我为何不在微信公众号写东西,却跑到简书来写。我当时的回答,让他无法理解:“因为简书的人少(对不起,@简叔)。而且,我不追求成为自媒体。”
事实上,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的写点字。以我的经验,通过写文章在网络上发布,找到知音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找到能够相互探讨,互相启发的朋友,就更加少得可怜。在这个网络时代,更加悖论的是:如果你的文章被大面积传播,更多人会因此而喷你。我曾经写过的一些文章,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纷纷点赞、有人来喷、最后是他们在文章下互喷。至于我写了啥,连看完的人都不多。
曾经我也写过一些标题党的文章,然后才发现: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并非我的目标。
所以:找到一个写作体验比较好的地方,人也不多,不会有多的吵吵嚷嚷干扰我的思考与写作。至于能够有多少人看到,能够有多少人赞同甚至来找我探讨,一切随缘。这就是我选择简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