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厨房里,孩子看我示范如何做美食,心里蠢蠢欲动。“妈妈,妈妈,快让我来试试吧。”“不行,油会溅到你身上的。”唉,我又不能动手。孩子失望的表情闪现。我知道,没有被满足的心理有些不好受。等油不再溅出,将其交孩子,满心欢喜的她接过锅铲,开始她的美食之旅。
(二) “大宝,你最近有些偷懒呀,你看你作业,这么多没做的,吃了饭赶紧去做。”饭后,我问她:“是不是在吃饭的时候感觉到很有压力?饭是不是没有吃好?”“是的,是的,妈妈,这顿饭我很担心的吃完了,可我心里好害怕呀,我生怕爸爸又批评我。”“嗯,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其实爸爸也想好好表达,可能他说话的方式让你有点难以接受吧。” 饭后,大宝轻松地开始了她的做题。
(三) “孩子,妈妈明天就要出去培训了,妈妈这几天不在家,你带好弟弟,可以吗?”大宝的眼泪马上就来了,“妈妈,我怕奶奶总是批评我,本来不是我做的事情,她也怪我。”“宝贝,你是觉得好委屈,怕妈妈不在家,没人保护你是吗?”“是的,妈妈,我害怕他们批评我,我觉得好难受。”
“宝贝,你放心,妈妈是永远爱你的,其实你自己也能分辨哪些事情自己做好了,哪些事情做得不够好,别人的批评是否正确你也是能分别出来的,对吧。坚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至于他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情。你做好自己,做好姐姐能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如此的话题和场景,每天都在家中上演。姐弟俩之间,孩子与大人之间,孩子与朋友及他人之间,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景。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先认同孩子的情绪,读懂他们真正要表达的想法。替他们说出来,并且认同他们的情绪,孩子会觉得你懂他,情绪能很快得到平复。同时,自己能想出办法来应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时,我们要做的是一面镜子,真实反映孩子想要表达的话语:
“你看起来特别生气。”
“听起来你非常恨他。”
“看起来你好像很讨厌这件事情。”
对于有情绪的孩子,这样的话语最有力量,也最让人感到温暖。清晰地反映了孩子当时的情绪。透过清晰的镜像,照出了孩子内心的写照,能让他自发地修饰和改变。这镜子的作用远比批评、说教来得更有效。
其实作为我们成年人,我们感到伤心、难过、愤怒或者痛苦时,他人的理解和聆听更让人觉得安慰。早段时间拒绝去另一个学校的原因也是家人的不理解,我恐惧、担心,没人理解。后来同事的话却让我放下了原来的一切,先去试试,不去试怎么会知道结果呢?虽然结果并不会如自己所愿,那又如何呢?心里其实把后面的路都想好了,所以,被人理解后,真的勇气大增。放到孩子的角度也是一样。
用更关心的交流替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他们康复。“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给他们时间和理解,同时,这个重要信息的背后是一种保证:“一旦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方法,你要不要尝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