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点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一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白居易的名字在长安声名远播。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白居易的“清白一生”。
以下内容为摘要整理,完整内容请收听音频。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校书郎,对待遇很满足,在诗中说“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不久,因才干被升为左拾遗,薪水也随之涨上去了。于是他赋诗曰:“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后来,白居易又到苏州任刺史,收入更是增加了许多,便连连感叹:“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再之后,白居易被调回京城,此时他的工资已是他刚入仕时的数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而直到白居易官升太子少傅时,他的工资也达到了最高:“阴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闲人。”
可赚钱就赚钱吧,为什么还要不断的吟诗诵文地向世人昭告,自己赚了多少钱呢?其实,白居易之所以这样不断地通过诗句来“公示”收入,并不是为了向世人炫耀什么,而是为了不给别人行贿的理由,也不给自己留下受贿的空间,“清正廉洁”这四个字,可谓是为他量身打造了。
任杭州刺史时,白居易为百姓筑堤浚井,百姓把他主持修建的西湖堤称为“白堤”;任苏州刺史时,他带领州民,开七里山塘河,沿山塘河扩展山塘路,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使得山塘地区成为繁荣的江南市井。
为民造福,让白居易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他离开苏州的那一天,百姓拥上街头为他送行,哭声震天。那情景,有洛阳诗人刘禹锡作诗为证:“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即便获得如此爱戴,白居易的廉洁自守依然可以堪称严苛。任职期间,白居易从未收受过任何贿赂或索取过任何物品。卸任杭州刺史后,两袖清风的他,只带走了自己所捡的两小块天竺石。
一天,他把玩石块时,觉察到这也是一件“伤清白”的事!悔恨中,他写下了一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白居易晚年隐居于龙门香山寺。当时,龙门伊河段有八节滩、九峭石两处险滩,行船之人到了八节滩,都要下水拉船。天寒之时,船夫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冻得牙齿打战。
白居易见此情景,寝食难安,发愿整治八节滩。他四处游说,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组织了一支民工队伍。但筹集的经费还是不足,白居易就拿出自己的积蓄,还变卖了心爱的皮袄和为好友元稹写墓志铭所得的银鞍玉带等。
八节滩治好了,行船之人再也不用受拉纤之苦,白居易也留下了“心中别有欢喜事,龙门开得八节滩”的诗句。
白居易在自身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同时,还教育家人、晚辈要节俭、清廉。
他在《赠内》诗中写道:“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他新婚燕尔就想到要与妻子恪守妻家祖上“清白遗子孙”的家训,保持清白、节俭的生活作风。
白居易晚年得子,却不幸夭折,于是他把教育热情倾注在了侄辈的身上。他在《狂言示诸侄》中是这样说的:“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教导晚辈们要知足常乐,切勿贪婪、奢靡。
他在《闲坐看书贻诸少年》中写道:“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为焚身火。”劝导年轻人看淡“名”“利”,不要成为追名逐利之徒。
从32岁任校书郎起步,一直到70岁,白居易矢志追求的只有两件事:为官,兼济天下;为民,独善其身。在他为后世留下了3000多篇诗文中,有很多反应当时穷苦百姓生活境况的诗词,之中不乏暗讽官吏当道,欺行霸市,欺负贫民的词句。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经典:《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