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维:不确定时代的决策博弈 作者:【澳】王珞 2022.1
我们看到,总是有太多的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要素以及思考维度在影响我们的决策。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不可用概率来预测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因为不确定性是尚未来临的现实。这些原因一起构成了一个算无可算的局面。而决策者又必须在当下做出针对未来的决策,并对此决策产生的结果负责,这才是决策的难点。
如果计算能得出最优解,那还需要决策者的决策吗?而在超边际决策分析的思想框架里,只有超越现有结构或带来结构变化的,才是真正的决策。
卡斯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价值观——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让游戏玩下去的策略是更优的策略。
决策的核心是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并指出确定性决策与不确定性决策的不同目标:确定性决策追求收益最大化,不确定性决策通过最大化的努力来最大化机会。
我们的决策是基于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做出的。信息和知识既是决策的制约,也是决策的驱动。我们不仅要了解信息和知识的特性,还要了解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逻辑和规律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决策时顺应这些特性和规律,而不是做出一厢情愿、无知者无畏的选择。
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处于这个复杂系统中,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复杂系统所呈现的二八分布的秩序,反映的是复杂系统最重要的特性——少数要素起到了大多数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物的主要矛盾。
首先,认知是主观的,存在于每个人的脑海里,它是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主观理解。在这里,我们先不谈知识的对与错。
其次,一个人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其实是他所拥有的知识的反映。
信息是我们眼中的客观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通过信息反映和呈现给我们的,且这些信息在我们的脑海里经过了主观过滤和筛选。
信息和知识散布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它们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比如,你脑海里的“知识”,对我而言却是“信息”
互联网深化了信息不对称
中国人提到某些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往往会说“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说的就是知识无形化的道理,也就是哈耶克提出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讲的是,不对称信息不仅意味着一部分人知道、一部分人不知道,而且意味着所有人都无法具体描述信息和知识的特征
一方面是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是知识无形化,这两者构成了决策的约束条件。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认为,两难时候的决策只需要一个要素,或者说让你在最后一刻按下决策键只需要一个要素,这个要素一定是无形化的。
真正驱动人们做出最终选择的,一定是那些无形化的指标。
你不具备理性思维,你只有思维习惯。——大卫·休谟(David Hume)
不仅客观世界的信息是不完美的,而且人类在主观上也存在着很多局限。这些局限,在无形之中限制和影响着我们在信息接收、事实判断以及决策方面的行为,并常常误导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决策质量。因为最终做决策的是具体的人,而具体的人都是有限理性的。
行为经济学的有限理性认为,我们不仅无法掌握完全的信息,而且我们的认知也是不完全的,我们的主观认知会导致我们对存在的事实和信息视而不见。信息本身有限,而我们还在有意无意地对信息做出不完全的片面选择,这导致了我们的认知局限,而认知局限又对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
事实上,人只具备有限理性,且有限理性的人是各异的。所以,接近实际的理论必须接受人是有限理性的现实,去研究有限理性的人,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呼唤绝对的理性。
行为经济学认为,即使你主观上希望完全理性并为之努力,但大脑的惰性和认知偏差也会让完全理性的认知成为不可能。不仅你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你的对手、你的合作伙伴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框架效应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描述、假定、顺序等会构成不同的参照点,这些参照点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从而影响人们的偏好和选择。
只有认知才是我们决策和行为的出发点。认知构成了卡尼曼的展望理论所说的参照点或决策参照体系,即我们的行为受到自己认知的支配:符合我们认知的,我们就认为是对的,会获益,我们就会去做;不符合我们认知的,我们就会认为是错的,会造成损失,我们就会拒绝去做。
由控制错觉产生的控制感可以为个体提供体验乐观、希望的认知基础,降低压抑、压力、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行为的产生与方式,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主动型信息选择偏好告诉我们,人们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
大数据时代,一条被疯狂转发的推文往往会影响很多人的认知,而这条推文的真伪反而很少有人会第一时间关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推文的制作、发布和转发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第二,人们习惯了快餐式阅读,不会关注新闻的真假;第三,推文的标题部分就已经对大众的认知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缺乏主观动力,也缺乏制度与流程的保证,所以个体消化、抵制这种影响的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加。
更多时候,我们是先有结论再有证据的。而且,我们总是会去找那些支持我们观点和结论的证据,而对那些不支持我们结论的证据视而不见。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是先有决策,然后再去找支持自己的决策的证据和数据的,正如数据圈里的一句行话:“你总是可以折磨数据直到数据向你坦白。”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正常人都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意味着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可能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往往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某些认知,造成盲目决策。这是认知影响决策的关键认知局限。
所有的影响力技巧都是作用于人的认知框架的,心灵鸡汤能让人信服的技巧就在于它故意把认知框架设计得非常模糊,让人容易自我代入,通过建立似是而非的关联让自己本来的认知得到发挥和证实。我们知道,一旦框架是模糊的,没有准确答案,预设的潜在框架即锚定效应就开始起作用,符合我们认知的关联总是可以在这个模糊的框架里得到证明和解释,因此我们就会觉得这句心灵鸡汤很有道理。
同样是改变认知框架,如果选择的框架符合现实,或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带来长期有效的改变,那它就不是心灵鸡汤;如果选择的框架只能起到暂时转移话题的作用或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那它就是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用于缓解短期心理困境确实有其积极效应,但心灵鸡汤的框架不符合现实或不能改变现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会对人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人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
有人会说:“我看问题是很客观的,我可以从正反两面看问题。”然而,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情上能做到冷静客观,却很难在所有事情上都保持理性客观,特别是在面临巨大利益的时候。我们更容易理性客观地看待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事情,正应了那句“旁观者清”的箴言。所以,“我看问题是很客观的”这种感觉恰恰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人们往往很容易记住自己保持理性的几个例子,这正是有限理性的行为表现。
大多数时候,人的行为不受理性控制。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中主导人类决策的部分是前额叶皮层,它同时能调节情绪。有案例发现,前额叶皮层受损的大脑,其他一切如故,但不能正常做出任何选择,连今天穿什么衣服都不能做出决定。可以说,是情绪驱动着我们的认知偏好和决策行为。
“第一时间听到反对意见”来避免自己落入心理陷阱。
企业的利润来源于不确定性。——弗兰克·海尼曼·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
利润就是企业家在商场上承担了不确定性的剩余回报(residualreturn),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最终回报,而不是对其承担的风险的回报。
对不确定性的偏好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征。把握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依赖于经验与知识,更依赖于企业家独有的对事物本质的深度认知能力及与战略相关的具体知识,这些共同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提出“不确定性”的概念,为不确定性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奈特通过指出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别来阐述不确定性的定义,他主张风险是能被计算概率与期望值的,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件的统计;而不确定性是无法被预见的,即使能被预见,其发生的概率也不能被计算的未来事件。
不确定性的意义在于,决策者要理解和接受不确定性是无处不在的现实,并认识到不确定性对人的决策和行为的影响。
我们习惯用概率来预测风险,这不仅是因为可能性,也因为我们的控制错觉,概率让我们有机会根据它来提前规划应对方案,以让我们产生“一切尽在掌握”的错觉。
无论我们在学术上做出什么样的努力,不确定性都会让我们无法超越自身的认识局限。所以,不确定性事件也不应该被理解为随机事件,它是网络世界无限动态扩张的产物。
虽然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但人却有着确定性偏好。确定性偏好对我们的行为,特别是对我们面对不确定性的决策行为有着巨大影响。
不确定世界不存在最优解或正确解,因为:
第一,博弈论的思维方式反映出人类在决策时有一个倒推归纳的习惯,即我们习惯通过分析各种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反向推导对我们最有利的选择,也就是说,最优解和正确解是需要从结果倒推出来的。换句话说,最优解和正确解是以存在着明确的结果为前提的。但世界是不确定的,即不存在这样的明确结果,即使这些结果是用概率包装过的。
第二,不确定性是世界按照序贯博弈展开的结果,序贯博弈是按照时间序列展开的,即面对下一个时刻或轮次的无限可能展开的,每一个可能都有可能给世界带来结构性变化。虽然重要的只是那些影响巨大且深远的结构性变化,但是,每一个轮次增加的新节点对整个网络的影响是不可预知的,即世界的每一个瞬间在它发生之前都是不确定的。
第三,决策依赖信息和数据,但决策者只能掌握部分信息(包括那些无法描述和量化的信息)。同时,数据不可能是事物的完全体现,这是数据的局限,也是科学的局限。事实上,在决策时依赖与迷信信息和数据是没有担当和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也是思维的懒惰。
卡尼曼与特沃斯基将决策者的心理偏好引入到决策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展望理论。他们发现:对于高于参照点的收益型结果,人们往往表现出风险厌恶,偏好确定的小收益;对于低于参照点的损失型结果,人们又表现出风险喜好,寄希望于好运气来避免损失。
但用现在的状态去想未来的时候,会忽略很多重大且会发生的其他事件。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让人不安的难题和挑战,都是因为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时的选择,才是真正的选择。
探究周围发生的商业和生活骗局,你会发现,骗子都是那些很会“推销”确定性的人——保健品会让你变健康,金融骗局会让你变有钱……所以,要小心那些贩卖确定性的人,特别要小心那些打着宗教信仰的旗号贩卖确定性的人。
概率让人投机
如果有人确信自己将来100%会进天堂,他会做什么?他很可能会没有约束和顾忌,无法无天,干尽坏事。反之,如果一个人确信自己将来一定进地狱,又会做什么?他一定会破罐破摔,无所顾忌,干尽坏事。再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被告知死后80%的可能进天堂,20%的可能下地狱,他又会怎么做?他一定会算计他还可以干多少坏事以保证自己不至于下地狱。
不确定性意味着对未来的未知,未知产生恐惧,恐惧产生敬畏,因为有了敬畏,人们才会减少让人作恶的算计,公德心也会被激发出来。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敬畏,是良心和自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