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援、俱、弗”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学弈》。
3.能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疏通句子意思,理解“善、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4.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领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够借助注释和资料疏通句子意思,进而复述故事。
3.理解故事传达的“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PPT显示 柯洁图片
1. 师:同学们认识他吗?(学生可能不认识)他叫柯洁,中国围棋九段棋手,2020年10月3日,在三星杯围棋赛上击败韩国棋手申真谞,夺得个人第八个世界冠军,成为中国围棋最年轻的“八冠王”。柯洁是当代屈指可数的围棋高手。其实在我国古代早有一位围棋高手,他叫——弈秋(学生会不约而同说出名字)
2. 师: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秋为其名,因其善弈,故名弈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言文经典之作——《学弈》。(齐读课题)
3. 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重点理解:弈——下棋
4.了解孟子及《孟子》
自读小资料: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他和他的弟子共同汇编了《孟子》一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自由练读课文,寻找难读的词句
2.同桌搭档听听读读(要求:指正同桌字音和停顿中的错误)
3. 朗读展示(找中下等学生朗读,针对错误进行现场指正)
学生易错点
PPT显示
诲、惟、鸿鹄、援、缴、弗、与
4. 指导朗读书写重点生字词
PPT显示,读准多音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为是其智弗若与?
5.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根据注释进行判断。第一句中的“为”是“认为”的意思,所以读“wéi”。第二句中的“为”是“因为”的意思,所以读“wèi”。
6. 再次练读,读准节奏
7. 指名读,师相机进行指导
8. 教师示范朗读(PPT显示文章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 全班齐读巩固
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
1.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内容
自学提示:
对照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书中标注;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自主翻译时遇到的难点;小组解决不了的寻求老师的帮助。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小组长提前分工,每一个人说一个句子)
3. 聚焦疑难,现场突破
PPT显示难点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弈秋的专长是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弈秋很会下棋)
(2)弈秋下得如何呢?哪个字可以看出?(“善”)
(3)提供选项,学生对“善”的意思正确判断
学生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好的行为、品质 ② 高明的,良好的 ③友好,和好 ④擅长,长(cháng)于
(4)理解“善弈者也”——擅长下棋的人
(5)小结:“善......者”,就是“善于做某事的人”
PPT显示难点2——弄清“之”的用法
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1)引导学生在疏通句意的基础上来判断“之”的意思
(2)指名学生判断,师相机指导
4. 我能讲述《学弈》的故事
(1)学生在弄清难点之后梳理故事内容,同桌合作互讲互评
(2)指名学生分享讲故事
四、悟读课文,对话交流
PPT显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 师:这堂围棋课的老师水平如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通国之/善弈者也)如果放到现在,弈秋老师得是像蔡元培、鲁迅这样的大师。名师出高徒。那么弈秋老师的两个徒弟都是棋艺高超的学生吗?大家看文字告诉我结果。
2. 指名学生汇报两名学生的学习效果。
预设:
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3. 质疑:同样跟着名师学习,为何结果大相径庭。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疑问——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好疑问词“与”。
(2)理解句子意思
过渡:两人学习结果差距大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那么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到两人学习的课堂看看吧。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原因。
4. 探究两人学弈态度
(1)第一个学生如何学?先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专心致志)
让学生观察书中插图具体来说说他的“专心致志”(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感受)
(2)另外一个学生如何学?读读相关句子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结合句子以及书中的插图来体会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四字成语来归纳
预设: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3)揭秘二人学习结果天壤之别的真正原因
(4)探究故事的教育意义
孟子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预设: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反思自我,规劝他人
1.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2. 设计情境:如果你的好朋友学习态度不端正,像故事中那个人一样。你能把这节课所学对他进行规劝吗?现在请拿起手中的笔给他(她)写一封信吧。
六、作业设计
1、搜集孟子的名言,背诵积累
2、阅读小古文
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促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xuān)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④,复得。”其母引⑤刀裂⑥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⑦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字词解释
①诵:背书。 ②方:在。 ③喧:因分心而遗忘。 ④有所失:记不得。 ⑤引:拿起。 ⑥裂:割断。 ⑦自是:从此。
思考:孟子在学业上成功的关键有哪些?你将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 学有所获
三心二意 一无所得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