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真是乏善可陈。上学时候写作就是为了应付作文课和语文考试,是在老师要求和考分诱惑下的被迫之举,主动写的文字可能就只有请假条了,那是为了逃避上课,写的要理由充分、措辞得体,要不老师不会批准。走出校门到单位工作,一晃就二十多年,这期间的写作也就是总结、报告、请示这些官样文章了,那些模式化的套路文章,不需要你注入什么真情实感,终归提不起真正兴趣。有了任务,从来都是拿来模板,加上领导的意见,直接拼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赶紧交差完事。印象中从来没有主动想写这种文章的冲动。
之前的写作都是被迫之举,更谈不上喜欢和爱好了,直接的结果就是没有兴趣,缺乏训练,所写文字真的不怎么样。
认定写作是个人提升的必要技能后,对写作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在看到“不写就出局”召集令后,就毫不犹豫地加入,开始主动提笔写作。到现在的成绩单是,简书上留下了15篇随笔,15000多字,获得了25个关注、5个喜欢。
不管怎样,我这主动写作的步子算是迈开了。不过,在刚开始的亢奋之后,我的写作好像燃完了刚开始的热情。近几次感觉写的相对吃力。尽管篇幅不大,文字不多,但写的很费力。我总结了一下,有三个问题。
一是不知道要写什么了。刚开始主动提笔,主要是写一些自己的感悟,当时劲头很足,也算有感而发。等这些感悟写完了,没有了深入思考的顿悟,一下就好像是没了方向,站在地面,知道脚下有宝藏,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挖。加上没有主动写作的习惯,没有一双观察、体悟生活的“慧眼”,那些生活中可写的点点滴滴,就都从身边悄悄溜走,自己也全然不知。
二是写作过程不流畅。文字写起来,好像没有章法,不能流畅的、有条理的把要说的事情讲清楚,感觉磕磕绊绊的,有时写完开头就直接跳到结尾,中间部分回头再写,感觉不是在写文章,倒像是在攒句子。这样一篇文章写下了,尽管不长,也是耗心尽费力,精神上疲惫不堪。每当写完上传到简书,发到群里边,才长出一口气,好像卸下了重担,真像又回到了在学校,有交作文作业和语文考试结束时的感觉,吃了一遍“忆苦饭”。想象中写作的心流可望不可即。
三是技术文写起来很吃力。写技术文涉及专业理论知识,比如儿童教育方面的内容,可以罗列孩子教育中的很多场景,但要科学的分析、提炼,并总结出有价值的结论,就要涉及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写的时候,需要查询很多专业文章和资料,什么百度文库、知乎、360问答,万方、知网都要看看,想掌握尽量多的准确资料,但是看的越多,好像头绪越乱,发现自己之前的观点越经不起推敲。于是下笔的时候,总是不得要领、犹豫不决,成文艰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分析了原因:
一是和自己的思维深度有关。没有在一个问题上深入思考,没有思考后的开悟和收获,言之无物,套话、空话写完了,就不知道写什么了。
二是和自己没有养成写作习惯有关。不能熟练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善于用文字描述自己周遭的生活场景,提笔忘词,不能用文字连贯地表达逻辑内容。
三是和自己缺乏专业知识有关。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支撑,对有关概念掌握不准确,有关术语运用不熟练,对有关问题的分析论证不系统、不专业。
我深知,自己写的文字,对与阅读者即无用、亦无关,纯属于个人的碎碎念,只是加入了“不写就出局”,同伴的战友例行点评才有了写关注,除此,是很难吸引其他的读者的。
即便如此,我也要坚持,因为我深知,写作是个人提升的必要技能。
目前,我给自己写作的定位就是练习,没想要怎么出彩,只是让自己和长时间不接触的文字先熟悉起来,零起点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的能力、习惯。至于文章的编排、效果什么的就不讲究了。只是辛苦了007er的小伙伴们,要拿出一些耐心,读完我的碎碎念,给你们未曾谋面战友的写作激情多加一把柴火,好让它持续燃烧。我相信一切努力的结果都来自刻意练习和反馈,而反馈就是战友的点评。
关于写作本身,我的理想是,最终使写作这事儿就跟吃饭、喝水是一样的,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