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四、善能教誡(分三科) 酉一、徵
【云何名為善能教誡?】
這還是解釋善友的相貌,這是第二科「能作五事」,「能作五事」裏面現在是第四科「善能教誡」。
怎麼叫做「善能教誡」呢?
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標
【謂於大師所說聖教,能以正法、以毘奈耶平等教誨。】
這下面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是「標」。
「謂於大師」就指佛說,就是這位善友他對於佛所宣說的「聖教」,佛所說的「聖教」就分二類;一類是「正法」,一類就是「毘奈耶」就是律,法與律。這位善友他有能力以正法和律,「平等」地「教誨」你,這就是你的好朋友。這是「標」。
下面就是「辨」,也就是說明的意思,分三科,第一科是「調伏」。
戌二、辨(分三科) 亥一、調伏
【或軌範師、或親教師、或同法者、或餘尊重、等尊重者,如實知彼隨於一處違越毀犯;便於時時、如法訶責治罰驅擯、令其調伏。】
「或軌範師、或親教師」,你這個好朋友是誰呢?或者是「軌範師」、就是阿闍黎,或者是和尚、就是「親教師」。「或者法者」或者是和阿闍黎、和和尚同學一個法門的人。「或餘尊重等尊重者」,或者其餘的和軌範師或親教師同學的人,這些人也是你應該尊重的,也是你的好朋友。「等尊重者」,另外的人,不是同學,但是那個人和你應該尊重的人是一樣的,叫「等尊重者」。這一共是五種人,這五種人都是你的好朋友。
「如實知彼隨於一處違越毀犯」,這五種人能夠「如實」地就是真實地,知道那一個人、也就是他的弟子。「隨於一處」,隨種種因緣在一個地方,「違越」了軌則,「毀犯」了禁戒。「便於時時如法訶責」,這五種人裏面哪一種,他就會對你「時時」地、「如法」地「訶責」你,就是合法地,不違背佛所說的法與律,就是遵循佛的法與律來訶責你;如果你的過失是輕微地,他祇是訶責你,若稍重一點就是「治罰」你,再最嚴重地就是「驅擯」你了,把你驅逐出去了,「驅擯」。這個什麼意思呢?是「令其調伏」,就是使令你的煩惱得調伏,這三個方法;訶責、治罰、驅擯,用這三個方法來調伏你的煩惱。
這是第一段是「調伏」。下面第二段是「攝受」。
亥二、攝受
【既調伏已;如法平等、受諸利養,和同曉悟收斂攝受。】
「既調伏已;如法平等、受諸利養」,如果你能接受他的教誡,他的訶責、治罰、驅擯,你的煩惱得調伏,恢復正常了,就是「如法平等」,那你的和尚、阿闍黎…乃至等尊重者這些人,還是依據佛的法與律,同你是平等地「受諸利養」,就是在大眾僧裏面,身份是平等地,接受所有的利養。
「和同曉悟」,「和同」,大家和在一起,共同來做這件事,是無差別。「曉悟」,也就明白什麼叫做「犯」,什麼叫做「不犯」。「收斂攝受」,若是有些不如理作意地,又有什麼錯誤,你趕快地「收斂」回來,有什麼有意義的事情,你要努力地去成就叫做「攝受」。大家就是共同地在這裏繼續地來修學聖道,那麼這叫做「攝受」。前面雖然是訶責了、治罰了、驅擯了,但是你若調伏了,還是回到大眾僧裏面來,大家還是平等的修學聖道。
這是第二科。下面第三科是「教誨」。
亥三、教誨
【於所應作及不應作,為令現行不現行故。於其積習,及不積習,教導教誨。】
這個「善能教誨」這個意思,它的大意就是,對「於所應」該「做」的事情,你要努力地去把這件事做好,「為令現行」。「不應」該「做」的事情,有過失地,有罪過的事情,你不可以做,就是令「不現行」,這就是善能教誡的意思。
「於其積習」,這還是「教誨」這一段的文,「於其積習,及不積習,教導教誨,如是名為善能教誡」。前面說是這個「現行不現行」的意思就是這樣子,「於其積習」,對於這一個人,他積集了很多的這種習性,做了錯誤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做。「及不積習」,對於有功德、有意義事情,不能努力地去積習、去做。那麼這位善知識,你這位好朋友能「教導」你。你這個不積習的事情,他來教導你積習;你這個錯誤地積習,他「教誨」你,你不要去積習去。
酉三、結
【如是名為善能教誡。】
這就是你的好朋友的功德,對於你的好處,就是這樣子。
申五、善說正法(分三科) 酉一、徵
【云何名為善說正法?】
這是第五個「善說正法」,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第二科解釋,解釋裏面第一科是說「正法」,什麼叫做「正法」?這一科裏分二科,第一科「世間」的正法,先「標」。
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正法(分二科) 亥一、世間(分二科) 天一、標
【謂於時時,能善宣說,初時所作無倒言論。】
就是你這個好朋友,他時時地來教導你,他能夠善巧方便地為你宣說,「初時所作」,就是初開始來到佛法裏面應該做的事情。「無倒言論」,他宣說這個事情的時候,說的非常地正確,沒有錯誤地言論。這是「標」。下面正式說出來。
天二、釋
【所謂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於諸欲中、能廣開示、過患出離清淨品法。】
這個「初時所作」的正法是什麼呢?「所謂施論」,就是你要對別人有同情心,你有力量的話你要對他有點布施,這樣的無倒言論,就是要有點好心腸。「戒論」,不可以做錯誤的事情,惡法不可以做。這個「施論」就是善法你應該學習,有錯誤的事情不要做就是「戒論」。「生天之論」,有了施,有了戒,你有這樣的思想行為,就不會到三惡道去了。這個「生天之論」是進一步要生到天上去,生到天上去就是到梵天,那就是修禪定了,就是施戒這樣的善法為基礎,進一步修禪定,修禪定是生到梵天上的一種法,加起來就是施戒修,這是「初時所作」,初來到佛法裏面來應該這樣學習。
「於諸欲中,能廣開示、過患出離清淨品法」,什麼叫做「生天之論」呢?這上說這「生天」、生到色界天上去,其實明白就是這樣意思;「於諸欲中」,對於欲界裏面的欲,各式各樣的欲,色聲香味觸這五欲,「能廣開示」,你這個好朋友能夠詳細地開示,這個欲是有「過患」的,追求很苦,保護還很苦,失掉了也是很苦惱,有很多的災患,有很多的病痛;開示你這個欲有過患。「出離」,然後你要不愛著這個欲,要從欲裏面出來,那就是要修禪定了,你有施戒的基礎,然後多靜坐,成功了那就叫做「清淨品法」。你得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了,得無色界的四空定了,這是離欲的清淨這一類的法。這是在學習佛法之前,先應該有這樣的基礎。
亥二、出世間
【又於時時,宣說超勝四種聖諦相應言論。所謂苦論、集論、滅論、道論。】
這是第二個正法,「正法」分二類,第一類是「世間」的正法,就是世間的善法,還是不能得涅槃的。下面是「出世間」的善法。
「又於時時」,你這個好朋友,他到一個時候,又能「宣說」,「超」過世間善法,比世間善法更殊「勝」的善法,就是「四種聖諦」「相應」的「言論」。「所謂苦論、集論、滅論、道論」,這四種言論是聖人才能夠認識的,所以稱為「聖諦」,為你講解這個四聖諦的言論。
(201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