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
今天的是定位营的第三课:定位的三个层级。七点五十分,好久不见的好友跟我连线语音,接通之后,只说了3分钟,我告诉她,八点要听课,跟她约了量外的时间聊天。这对于我是一个突破,我一直是不会拒绝的,但是今天为了听到直播课,我突破了自己,也是认知的一次突破。当你特别想做一件事,就会为其他的事情找好对策。听完课,我把笔记发到了群里,这又是一次突破,没有去想笔记是否漂亮,没有去想别人的评价如何?也没有去向发笔记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就是想做这件事,做了这件事,内心踏实喜悦。这大概是这两天听课的成果。
老师讲到了定位的三个层级,从下到上:目标—身份角色—愿景使命。当听到:越拥有上层定位时,越容易确定下一层级定位。我脑海里呈现了一个三维空间的画面。如果把目标比喻成一维空间,我们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突破一维;如果我们把身份角色定位看做二维空间,那么我们从二维空间向下看一维空间,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了;如果我们把愿景使命的定位看做是三维空间,那么一维和二维空间的事就会看的很清楚,很简单,很容易了。我们知道,三维空间的美是一维和二维永远无法达到的。
如果说我自己的定位故事,我感觉自己目前是在一维空间里转悠。生活和工作上也有小的目标,并为之去努力,但是还不能明白当下的纠结和困惑,有点困在此处的感觉。还没有跳到二维空间里去看当下的目标,不知道如何调整,如何行动更清晰,更有效。2007年我在一次心理学的沙龙上,曾有过一个画面:我拿到自己出版的新书,散发着墨香,在自己家的草坪上,开着读书会。。。。。这个画面一直到现在还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这或许是我的愿景。因为学了心理学,我一直想着能通过文字的呈现帮助到更多的人。同时也实现自己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当听到老师讲:如果你总是设置自己达不到的位置时,那就是欲望了,那就只能仰望,那就不是定位。于我而言,这个定位在13年前确实是一个很难达到的位置。再盘点我这些年的努力,似乎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又似乎是停留在原地,安逸于当下。比方说儿子在小学时,我就想还是先做好陪读,当在上海租房时,我就想先有个稳定的家;当儿子到了中学时,我就想研究一下青春期教育,帮助儿子成长;当儿子上了大学,我想多陪陪老公,享受一下放松的生活;当儿子参加工作,我又想自己能做什么,让自己生活更自在更有价值;现在我就想怎样安排好退休前的工作生活。其实,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并不是一无所知,那个愿景其实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我只是不愿意面对内心的恐惧。或者说我安逸于当下的定位。我始终没能跳出一维的空间。
今天听了老师的课,我想我对自己的定位有了一个轮廓,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我知道我要创造三维空间的愿景,我要确定二维空间的身份角色,我要树立一维空间的目标,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