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2.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而且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愿望,这些对本节的学习都会有帮助。但旋转是三种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旋转,进而探索其性质。因此,旋转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重点: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观看洋葱数学微视频,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旋转无处不在,从而引出旋转的定义。
接着PpT展示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些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学生可能举例除汽车雨刮器、一些汽车的标志等等),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再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
第二环节 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
问题:秋千上的小女孩的转动由位置A转到B,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
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A绕着定点O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点B;
图2(PPT展示):在同一平面内,四边形OABC绕着定点O旋转某一角度得到三角形ODEF。
播放洋葱数学的第二个微视频,通过动态图形的探究得到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从而具体旋转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的性质:①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重点突出旋转的四个要素:一个图形、一个定点、一个方向、一个角度。
(2)情景问题:①请同学们观察图2,请找出图2中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点明图形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的概念;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及其相关概念,并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作好物质与精神上的准备。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解答,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图(在幻灯片上展示出来)
思考:在这个旋转过程中①AO 与 DO 的长有什么关系? BO 与 EO 呢?
CO 与 FO 呢?②∠AOD,∠BOE与∠COF有什么大小关系? ③根据“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那么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应线段呢?
设计意图:加深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及时巩固新知识,为探究旋转的有关性质做铺垫。
第三环节 播放洋葱数学的第三个微视频依次探究得出转的四条性质
做一做:
如图(在幻灯片上展示),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得到四边形EFGH.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请指出旋转中心和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1.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D的关系怎样(这里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线段OB和OE,OC和OF呢?AB与DE呢?
3.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
探索得出下列性质:
①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②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③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
④对应线段相等;
⑤对应角相等.
第四环节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第五环节 回顾反思,深化提高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
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⑵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第六环节 分层作业,促进发展
A类:课本习题3.4第1,2,3题;
B类:图形的旋转练习题第1课时
四、教学设计反思
利用洋葱数学学生更直观感受到了旋转的概念,通过洋葱数学小实验得到旋转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