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默物语
愿你接受爱,懂得爱,付出爱。
1
曾经见过一个孩子。
小组内值日,无论安排他倒垃圾还是拖地,总是觉得同学在针对他;当他犯了错误,班干部批评他,他说这个班干部公报私仇;老师对于他的问题提出建议,他说老师对他有成见;无论到了哪个学习组,他总是觉得组长组员都是看着他不顺眼。
——总之,就是古人那句话:他嫌一百人,一百人嫌他。
长大后,走上工作岗位,他既无法和同事合作工作,也无法处理和同事上司的关系,最终,只能回到家里啃老。还一副愤青模样,觉得自己被所有人排挤。
2
那天,目睹一个学生发飙。
旁边,有同学,有五六个老师,
他愤怒的涕泪交流,声嘶力竭张牙舞爪的对着一位老师大喊:“你凭什么说我?你凭什么批评我?你就是针对我,我自己玩,怎么就影响别人了?怎么就妨碍别人了?”然后,又将矛头指向每一个老师:“你们凭什么说我?”
眼神里,不复孩子的纯真,满满的都是恨意。
“班里同学就是针对我,就是处处为难我。我恨死他们了。”
那种架势,看得人心惊胆战。
感觉如果旁边有一把刀,那孩子真能冲上来给老师和同学几刀。
3
我常常想,这些孩子,长着一颗什么样的心呢?
仇恨心。
他们仇恨什么呢?仇恨一切不符合他要求的、没有让他得到满足的人和事。面对这些事,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先从外找,“凭什么这样对我”?“为什么这个世界总是找我的茬?”
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从未有温情。他们看不到世界的善良,只看到满眼的偏见和杀戮、践踏与仇恨。
这样的仇恨心,不仅会毁了他自己,还会毁了周围的人。
4
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觉得,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惩罚过多。
第一个事例中,那个孩子的父母,崇尚狼爸虎妈的教育,做错任何一件事,都是非打即骂。小小年纪的他,没有从最应该得到爱的地方获得爱,他没有学会爱这个世界,反而先学会了指责、学会了惩罚,学会了仇恨。
第二,溺爱太滥。
太多的爱,太没有原则的爱,会给孩子一种误导:这个世界是随着Ta的性子来的,Ta是世界的核心,所有人都必须围绕着Ta来运转。那些犯了的错,自然有家长为Ta买单。
这样的结果是,Ta忘记了自己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Ta忘记了身为社会人是需要遵守社会规则的,Ta忘记了Ta所面对的,不会永远是没有原则的庇护Ta的家长。终有一天,Ta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有时候,这样的代价,或许是Ta自己无法承受的。
5
近年来,发生了很多暴力恐怖事件,社会学家称之为“一个人的恐怖组织”,譬如砍杀幼儿园孩子,譬如公交车上放炸弹,譬如驾车碾压无辜路人等,很多人,甚至很多媒体,归结为“仇恨社会”。但是,很少有人追究,仇恨的根源。
心理学研究表明,仇恨是因为怨气,而怨气连源于“不讲理”。
想一想,当孩子,从小到大,要么是被宠爱着,被呵护着,所有的错都不是错,要么一直没有得到过别人的爱,始终被责骂、被羞辱,这两个极端,都很容易让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讲理”——惩罚太多的,他从来没理可讲;溺爱太多的,他从来不需要讲理。那么,当需要讲道理讲规则将道德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受挫心理”,导致无法正确认识事件的本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怨气。而怨气,则会冲淡理智,甚至会让人们丧失理智。怨气的积累,会演变为仇恨。例如前几年的马加爵案,例如黄洋案,都是由很小的积怨引起,最后酿成血案——追根溯源,就是“怨气的叠加”。
细细思量,这是一种人格缺陷。而这样的人格缺陷,其根源,在于家庭(当然,也有社会的因素,我们今天在这里,只讨论与家庭相关的问题。)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变得越来越难。
身为父母,相信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然而,这样说起来如此简单的要求,却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正确的教育观,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否则,必然成为不合格的家长。
如何护佑孩子的心灵健康?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家长都深思、都学习的内容。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老母鸡也会做的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爱孩子,才能避免孩子产生抱怨、仇恨的情绪,让Ta健康快乐成长呢?
我以为,重要的,就是有节制的有原则的爱。
有节制,是因为我们应该知道,物极必反。太多的爱,会让他负重,也会让他耽溺,无论是哪一种,对孩子都百害而无一利。
有原则,是因为我们应该知道,世间所有,都是有规则有底线的,无论是身处校园,还是身在职场,都有必须的社会规则和游戏规则,不遵守规则,必然会被淘汰出局。
7
爱Ta,请为Ta的将来打算;爱Ta,请避免孩子的不讲理和抱怨;爱Ta ,请不要让孩子仇视每一个和Ta有一点摩擦或认知不同的人;爱Ta,请消除Ta的仇恨心,给Ta一颗感恩而阳光的心——
否则,Ta将无法真正获得尘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