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海报上有一句话叫“拯救不开心”
但是大鹏却自己先不开心了,原因是一个叫“二月鸟语”的影评人在电影还没上映的情况下就给这片子打了一星,气的大鹏扬言要打他。
有人说:真正的好片子,真的不会一个差评而成为一部差片的。
除非这部片子本身就不好看。
我觉得这话说的蛮对的,因为今天看完《缝纫机乐队》就是这感受
看完其实我并没有太多的失望。
因为本身就没有对它报有太高的希望
它太平庸了,光看豆瓣上小一百字的剧情简介上最后一句“何去何从呢”就能知道最后结局――一定是皆大欢喜。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集安的小镇,里面有很多摇滚爱好者。
镇中心有个大吉他建筑,是为了记念多年之前的破吉他乐队而建的。
而现在有个房地产的老头为了开发要把大吉他给拆掉。
小镇青年胡亮为了防止大吉他被拆掉花了大价钱请了一个音乐经纪人程宫,想通过招人的方式来组建一个乐队,9.30号在政府那里办一场演唱会,来感动政府不拆大吉他。
招到的人分别是吉他手杨双树,鼓手炸药,贝斯手丁建国,键盘手希希。
在筹备之余,缝纫机乐队去了集安的多个地方演出,很成功,政府也邀请他们去参加晚会
而就在这个时候,丁健国的爸爸找到了程宫,原来他就是那个房地产老头,他给了程宫一笔钱,希望他放弃演出,自己好能拿到那块地。
程宫答应了,而大吉他也直接被房地产给拆了,大家也全部都散了。
后来的某一天,程宫坐出租车的时候看见了两个摩托车手正在宣传着自己的乐队。
这两个摩托车手是怎么回事呢?之前胡亮跟程宫说付给了两个摩托车手5000块钱,希望他们能帮忙宣传一下自己的乐队,再给他们打电话却没有消息了,当时还以为被骗了。
程宫再一次听到自己乐队的歌那叫一个激情澎湃啊,连忙赶到集安再次把大家组到一起。
最后就在被拆掉的大吉他那块开演唱会,镇上的所有人都来了,大家一起欢呼跳跃,唱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乐队的人重归于好,电影结束。
到这你有没有发现剧情特别眼熟?
套路,太套路了,和大鹏上一部的《煎饼侠》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煎饼侠》是为了拍戏去弄了一个剧组,《缝纫机乐队》是为了摇滚去弄了一个乐队,然后中间有各种困难阻碍,每次到了快要成功的时候大鹏都是为了钱背叛了大家,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到了最后无非就是大鹏他醒悟了,又重新找到了大家拍好了电影做好了乐队,大家又皆大欢喜,一笑泯恩仇了。
我其实是有点诧异的,有关于梦想破灭这点事人家顾长卫早在十七年前的《孔雀》,十年前的《立春》就说明白了:梦想其实特别像一截盲肠,有了它生活不会变得更好,没有它生活也不会变得更糟。
可是大鹏偏偏在拍这两部电影里面都是给人传达了一种“屌丝逆袭,咸鱼翻身”的感受
承认大鹏他是有些本事的,你看看《煎饼侠》他请了多少个明星啊?
这回的《缝纫机乐队》后的彩蛋,我才知道大鹏把中国大半个摇滚圈的人都请来客串了
可其实说实话,大鹏太会卖情怀了,卖到一种上瘾的程度,但是他压根没有去深挖摇滚。
大鹏眼中的摇滚就是:人山人海,举起手,一同疯狂的、歇斯底里的喊叫
这种阵仗特别热血,但是太廉价
就像《闪光少女》一样,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对二次元太过肤浅的解读:导演仿佛觉得打扮的跟巴啦啦小魔仙似的就叫二次元了。
不信你把摇滚换成民谣,请陈鸿宇赵雷陈粒万晓利宋冬野尧十三李志来轮番客串,到了最后万人齐唱《成都》试试
我也能感动的热泪盈眶,鸡皮疙瘩掉一地的
大鹏他喜欢摇滚致敬摇滚这件事的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是他对于追梦的过程太理想化了,换句话说就是大鹏“想的太美了”,整个过程就是组队―努力―遇挫折―克服―结尾升华再撒鸡汤。
这其实就是一部成人版的《欢乐好声音》,但这种老套路放到动画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甚至有些反差萌,但是一放到现实里,看过《煎饼侠》的观众肯定会纳闷:这不跟《煎饼侠》剧情一样么?
再说,观众早就被“梦想”这碗鸡汤给喂饱了,真的喝不下了。
说句不好听的,《孔雀》里的姐姐为了拿回自己心爱的降落伞连裤子都脱了,你程宫凭什么收了钱后再哭着自己是个坏人?你这不是没事找事么?净弄这些幺蛾子干什么啊?
就算大吉他被拆了那又能怎么样啊?一个大吉他建筑倒下什么都说明不了,总不能大吉他没了就代表摇滚在你心里死了?
那你这热爱也太一文不值了
而且胡亮这都多大的人了啊还能说出“他们(指拆掉大吉他的工人)都是坏人”这种话。
别再去消费任何一个群体了,即便是在无意识中去消费的。
《闪光少女》消费二次元,《声之形》消费听障,这部《缝纫机乐队》又在“无意识”中去消费摇滚。
我在支付宝买票的时候,淘票票对《缝纫机乐队》的采访标题是“大鹏说:不好看,你找我退票”
大鹏老师,我还真的蛮想找你退票的,只是我脸皮薄不好意思向你要微信和手机号,能不能留个我的支付宝账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