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以下这些。
"怎么又哭了, 这有什么好哭的?"
“这个孩子真不乖,又哭了”
“男孩子哭什么哭。”
“有话就说干嘛动不动就哭”
“哭不好,哭不对........”
“再哭就不要你啦”
每个父母对哭都特别的烦躁,哭让父母不知所措,非常的无力;在我们的意识里哭是不好的,哭是懦弱的表现等等;
当我们面对不了孩子的哭时,最直接的想法就是不让孩子哭,利用威胁利益交换等来控制孩子,就觉得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我们的焦虑。
但是哭对孩子来说,是最初的语言,是与世界最早的沟通方式,当孩子的语言能力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需要时,只有通过哭来表达。例如孩子难过、烦躁、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等等。
记得《拥抱不完美的自己》里面说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但是慢慢长大后,会按照成人的要求掩盖自己,于是慢慢就成了我们的样子。 其实孩子用了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这些也是渴望和父母的互动和连接的表达方式,以此获得安全感。
但是当孩子发出信息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制止和无回应, 时间长了恐惧和无助会越来越多,于是我们看到的要么之后每次愈哭愈烈要么开始学会隐藏。
那孩子哭的时候怎么办呢? 记得果果刚上幼儿园时,看到老师们对待无论是分离焦虑、同伴冲突还是某样需求不能满足等等这些哭闹,都会一直抱着孩子并抚摸他的后背,并告诉孩子,老师看到你很伤心、生气、难过等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温柔的接纳孩子的哭。所以温和的抚摸、拍拍孩子的背,让孩子知道妈妈理解他伤心、难受等。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时来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可能有的父母担心,当孩子一哭就回应,会不会被孩子把哭当成武器。从依恋关系来理论来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能迅速满足需求,孩子的安全感是最好的。例如,如果一个人出生就没有过很好的物质生活,他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追求这些物质,如果他出生就衣食无忧,在他自己的发展中可能就会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孩子哭去回应安也是相同道理,会把的回应当成在一定程度的物质满足。当孩子安全感建构满足时,孩子才会像衣食无忧的人去更好的合作。
当然随着孩子长大需要告诉孩子,哭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而不是达成某种需求的手段。心理学里经常说看见就是爱,而孩子的哭就是在表达,因为他需要妈妈知道,孩子用这种方式来和妈妈连接,加深彼此的联系。
所以不论孩子什么时候哭,我们都需要看见孩子,因为那就是孩子看见了爱…… 所以孩子哭的时候很我们需要做出回应,允许孩子哭的同时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伤心伤心,但妈妈不知道怎么安慰你,但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让孩子理解妈妈不会因为你的哭泣就心烦意乱,妈妈更不会因为你的哭泣就讨厌你。 同时让自己知道孩子在哭,这是当下的事实,我现在需要面对当下、此刻就好,这是疏解情绪的第一步。
当妈妈实在无力疏导孩子,及时回应孩子就好,孩子也会在哭泣中慢慢长大。 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也会烦躁果果的哭泣,很多时候真的要像心理学家们说的,父母是人不是神,需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爱别人之前需要先爱好自己,当我们的爱之杯被注满时,不论孩子什么样的情绪其实都可以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