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头脑发热,参加了几个简书征文活动,有点上瘾了。虽然参加的几个为数不多的活动都还没有结果,但半都有话说,就说说我为什么参加简书征文。
闲话少说,直抒愚见。
一、能提高主观能动性。
初来简书时,往往元气满满,目标日更。之后怎样了,大家冷暖自知,不是找不到话题,就是无话可说,所以我选择参加征文。
征文有特定话题。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话题了。有了话题,接着话茬往下说就行了。
征文有截止时间。
时间能治愈一切,包括懒癌和拖延症。如果遇到眼前一亮的题目,感觉有话要说,赶紧说,过期不候。如果遇到一头雾水的题目,搜肠刮肚也得说,毕竟时间有限,说不定还真能头头是道,渐入佳境呢。
二、能走出小圈子
征文专题多种多样,我见过的就有(排名不分先后,不知道做了广告,各位帅哥美女主编会不会打赏我):一分钟微小说征文,100字小故事征文,未填词征文,笔若约你写诗,幽默大王 are you征文,武侠江湖琅琊令征文,等等等等,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参与者众。
如果吟遍了诗词歌赋,也可来一段小说传奇;如果情深于散文隽永,也可义重于武侠江湖;如果焖香了鸡汤,也可喝一碗社会热门大碗茶。如果过惯了朝九晚五,何不来个“朝三暮四”?
换个活法,来简书的人,大抵想如此吧。
不囿于以前的小圈子,多涉足不同话题,试试水深水浅山高山低。一路走一路爬,颠颠簸簸,坎坎坷坷,可以知晓自身水平的高低优劣,可以分辨自己擅长哪些领域,更能认清自己,坚持自己走哪一条路,择其“擅”者而从之。
走出去,才能征服自己。
三、能磨练文笔
参与征文,人人有份。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中间小谢取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剩下分到我们身上的只有可怜的九牛一毛,且不是平均分配,投稿作品必然良莠不齐,征文者对此自然早有心理准备。
对于应征者,不管才高才低,都应该拼尽全力去写,挖空心思去抠,写出自己最高水准,才不负自己。
至于写作标准,我觉得要跟大龄圣女看齐,宁缺毋滥。如果写不出自己满意的,宁愿不投。连自己都不爱,怎么爱别人。连自己都不满意,怎么让别人满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通过各种题材,体裁,内容的书写,我认为可以拓宽知识面,打破小格局。即使是闭门造车,也起码知道车轮要造成圆形,尝试的范围广了,体验的领域多了,就汲取了不同的营养,摒除了以往的毛病,或可取长补短,灵活运用。
写惯了1000字,我会觉得在500字就住手很难。写惯了5000字,我恐怕会写出短篇小说来。写吧,不要停,谁让我有这兴趣呢。文笔就是写出来的,也许脑中空无一物,实则笔下千军万马。
四、能学习交流
同一个主题,同一个时段,同一场考试,为什么他能位列三甲,你却名落孙山?值得思考。
评审偏袒?这不是诺贝尔奖,没有几百万奖金可以瓜分,没必要偏袒。
评审不识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评审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他只会选择最能让他止渴的那一瓢。
不想当将军的作者不是好简友。参加征文,就是为了被阅读被欣赏被采纳,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也要勇于面对一些挫败,这点承受力自然不在话下。
重点是,承受了挫败就完事了?我觉得除了承认失败还要承认优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必要见识见识山外高人。
认真读一读获奖者的作品,看别人的构思立意,看别人的取材定位,看别人的结构布局,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多多少少都能让自己耳目一新,有所启悟。看过一些征文优秀之作,有时会让我羡慕不已,垂涎三尺。
有些专题征文,主编大人会同知名作者联合坐镇点评,尤其难得。
每天我们在原创不假,但那些喜欢和赞,有多少发乎内心,有多少出于赞助,有多少来自捧场,孰真孰假,不得而知。而征文点评,出自高手,颇具权威,希望得到中肯的评价,能戳中痛点,直击软肋。这才能让我这样的菜鸟羽翼丰满起来。
评审,要对简友恨一点。
以上,就是拙见。
请各位简友没啥要紧事也抽空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