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愚早有大志,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宋孝宗崩逝后,赵汝愚策划实施"绍熙内禅",奉嘉王赵扩(宋宁宗)即位。以功升任右相。
1195年,遭韩侂胄诬陷,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
1196年,于衡州暴卒(一作服药而死)。
1207年,韩侂胄被杀,朝廷复赵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追赠太师、沂国公。
绍熙内禅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死,宋光宗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左丞相留正称病他去,官僚几欲解散,人心益浮动。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屋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阁门事韩侂胄进宫禀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拥皇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手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推辞不就,并请召还留正,使续居相位,又荐朱熹待制经箍;召回外出之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改任为光禄大夫、右丞相。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
贬死衡州
当时外戚韩侂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问争权。朱熹、彭龟年,认为韩侂胄窃弄威福,不除去必为后患,提出弹劾,未果。朱熹主张以厚赏酬劳他,勿使他干预朝政,而汝愚为人疏坦,不以为虑。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汝愚势孤。天子更无所倚信。侂胄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罢其右丞相位。
李详、杨简,吕祖俭等,认为赵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皆遭贬斥。有人认为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
1196年正月,行至衡州,得病,壬午日(2月20日)暴卒(《庆元党案》作服药而卒)。
赵汝愚学务实用,常以司马光、富弼、范仲淹、韩琦等自许。 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等。 《全宋诗》录其诗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