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步行十分钟去吃饭已经变成每天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一开始的抱怨怎么吃个饭还要走这么远渐渐演变为是一件极为享受的过程,下雨天可以撑一把伞路上左顾右盼的欣赏着飞来飞去找食物吃又要躲避雨淋的小鸟,行人们或是享受或是埋怨这天气的各色各异的眼神表情,以及文化宫一如既往的冷清和旁边故宫每天如此的热闹非凡,在我穿过午门前的时候我甚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游客千里迢迢要来故宫参观呢?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是真的对古文化充满膜拜和好奇心里呢还是仅仅是到此一游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满足一下自己和大众的虚荣心而已,我不是他们我想不到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无论刮风下雨永远让故宫如闹市一般熙熙攘攘,这个世界上充满着我们不明白不理解的事情,甚至是看似你理解你不屑一顾的事情也未必是真的如此,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或者是你能看到的,你看不到的那部分仅仅说明你的眼光有限,正如故宫威严的俯瞰着芸芸众生,仿佛在对大家说,你来或不来我都在这里,你看不看得见我也在这里,不曾改变。而且人永远都是那么多。做人是不是也应该这样,不去揣测、评论别人的存在的合理性,别人说的每句话的真伪性,抱着存在即合理,始终抱着谦逊、敬畏的心里告诫自己我的眼光有限,我的认知狭隘,不可轻易对他人下结论,当你能够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去评判而仅仅是做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对人、对事、对物,就能发现以往不曾看见的真和美。
今天我刻意晚到了半个小时就是避开喧闹的人群,因为过了十一点半吃饭人流就相对十一点已经少了一大半,特意这个时间来吃饭我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在我看来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好让自己下半天免于饥饿的困扰,更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仪式感的事情,想想从你精心挑选几道菜品选择今天吃什么不吃什么本身就是一个愉悦的事情——生活还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事情,再到坐下来细细的品味,我甚至喜欢慢慢吃一边吃一边想事情好像怕很快吃完了就没有了想事的愉悦心情了,但是高峰期的十一点来吃饭就没有了这个好处,因为大家一起吃就要显得不能比大家慢以至于大家都要等你否则会不好意思的感觉,而且后面还有一波一波等着要吃饭的人,你哪里好意思始终站着作为细嚼慢咽想吃一顿豪华晚宴一样费时间呢,这样一来本来是充满仪式感和愉悦体验的午餐时间就变成了仅仅是为了果腹为了赶紧吃饭完去睡觉而不得不干的一件事,当我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果断的就选择晚到,每天中午都一个人享受这不紧不慢的午餐。自从我开始细心的观察、带着体验的心态去度过每一天,我的想法就在慢慢的转变,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活着,同样,生活本身也许并没有意义,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充满了意义,同样的一朵花,同样的一棵树,同样的一片天,诗人和普通人,悲观者和乐观者就能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正如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我们对朴素之美的细微体验罢了,我也曾憧憬诗和远方,总觉得那是一个特别美好远离尘嚣烟火的人间仙境,到了远方即抵达了心灵的盛宴,事实是,如果心灵是贫瘠的,即使坐在马尔代夫美妙的沙滩上也体验到的不过是北戴河的黄昏而已。如此一来,我甚至不再那么的憧憬和期盼时刻要冲出现在所谓的牢笼,我已经把以前一年两到三次的走马观花跟团游变成了一年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深度游,我相信,只有增加对美的体验,对文化的敬畏,对本地居民的好奇心,和对旅游的真正理解和热爱,旅行才真正的可以称之为旅行。
吃完饭沐浴着初冬暖暖的阳光,我特意绕到太庙看一眼正在举办的中国美院举办的艺术展,一幅幅我看不懂但还要拼命的在自己贫瘠的词典库里搜寻着诸如“惊为天人”“人间精品”“文化瑰宝”之类的词去形容这满满的感动,让我感动的是不仅是我看到的这种表面的美,其实我看到的仅仅是十分之一还不到,感动的不仅是艺术家们对美的这种极致的苛求——那每一刀、每一笔都让我看到了专注的眼神严肃的表情,我仿佛透过这些艺术品第一次真正的理解了什么叫“工匠精神”。带着崇拜和恭敬的心情我赶紧逃离了这个自己有太多看不懂的文化圣地生怕以自己浅薄的认知而亵渎了这么伟大的艺术。走在太庙广场上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利用寒暑假多读一些文学经典,而我总是因为贪玩即使书接回家也不看反正老师也不会检验,当时真的是不理解为什么老师会这么做,现在想想突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可惜为时已晚啊,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经典,吴伯凡老师给出了正中我下怀的答案:为了不在这个浮皮潦草的世界中用六个字来形容我们所看到的美,当我今天站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面前的时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深刻真谛内涵。于是决定,晚上的逛街免了,赶紧回家读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