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知,健于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为明朝最著名得心学家(哲学家)王守仁即阳明先生提出来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
审视自己的过去,很多困扰大都是自己造成的。比如一些人和事,内心觉得不舒服了,不认可了,但还是不会去理性的表达出来,宁可委屈自己,直到有一天忍无可忍的爆发。这也许是性格,而本质上也是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其实,这种时间的推移越久,对他人和自己都是痛苦。
我不喜欢说谎,但有时候还是容易话先说出去了,而实际没做到,结果也是非常不好。有善良的意愿,还应该有善良的行动和结果。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所以,我们古人教诲,敏行慎言,对于自己能力不确定或范围之外的事,一定不要过度承诺,,要遵从自己内心,才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
1、言行不一
外向人:言行不ー。
外向人天生会吹牛,而且吹得理直气壮,自然而然。但外向人天生的矛盾点就是:牛吹出去了,往往就觉得自己己经做到了。外向人喜欢大夸海口,很容易就答应别人一些事情,每次答应完了,就觉得自己己经做到了。外向人生下来就把说到和做到混为一谈。
外向人如果想要变得神采奕奕、英明神武,就必须做到言行合一这就是生命的设定。
2、心口不一
内向人:心口不一。
内向人心里想的和嘴巴上说的,往往都是相反的。例如,明明喜欢一个人,在表达上,内向人就是不喜欢;明明内心很感激一个人,嘴巴上表达的却是无视的感觉。你做得不好,也说你;你做的好,还要说你。正因为这样内向人给人的感觉老是一本正经,神秘又猜不透。而且内向人喜欢把大脑深思熟虑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过了,但是事实上是没有行动,都是在空想、假想。内向人只要长期处在心口不一的状态下,自身气场就会越来越阴森,能量就会越来越低下。
内向人什么时候可以心口合一,什么时候就处处有好运了。
3、知行不一
中向人:知行不一。中向人喜欢把知道的,感觉到的东西当作已经真实发生过了。例如:看一部爱情电影,中向人就会把自己当成是里面的男、女主角;看一部武侠小说,又把自己当作里面的英雄。随时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中向人也会把知道了的事情,当作已经行动过了。例如:去课堂听一堂课,中向人一听懂,就觉得自己已经全会了,但是实际上学了之后,回到家里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中向人为什么总是感觉力不从心的原因。
中向人要知道:用眼睛看的,耳朵听到的,往往都是假的,中向人什么时候用行动做到了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那才是真正的成长和蜕变。
每个人出生在这个地球上,都有需要突破的生命卡点,而自己并不知道,但这恰恰是生命想要快速突破和超越的非常重要的点。一旦突破了生命卡点,人生就会一日千里的成长。
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才能解脱,解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