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拆掉思维里的墙》。因很多人都向我推荐这本书,就看了。这本书极具有可读性,一是分了很多小节,每一小节都有2~3个故事,而且贴近实际生活,容易给人感同身受的感觉,二是以“问题-例子-矛盾-解决方案”的模式,结构清晰。古典老师不愧为讲故事高手。
这本书主要框架是讲述以多数人现在的心智模式,会导致什么后果,以及如何重建成熟的心智模式,目的是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基于这种理念,也因为古典老师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创建了线下培训中心,线上网络学院,帮助更多的人成长。
整体带给我的启发是有的,读完的感想是:有很多道理大家都懂,可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些人成为房奴于是半辈子被房子束缚了,有些人被“女生都是路盲”这个普遍认知束缚了于是总是迷路,等等,其实这些行为背后都缘于心智模式。
“每一个心智模式背后都有相应的对世界的假定,也有着相对的局限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总是对的道理和心态”。比如说共赢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要达到两个条件才可以实现共赢:一是有足够的资源,二是双方不不止一次交易。
W是我以前同部门的同事,共事不久,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也是离职同事之中,联系最多的一位。他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也许在旁人看来他过于自信、认真、直率,虽然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但他仍坚定自己的想法。他IT出身,但对金融也同样感兴趣,发现这里得不到他想要的,等到他把眼睛治得差不多,毅然跳槽到银行的IT部门;为实现IT技术与金融结合,一边工作一边复习CFA准备考试。我佩服的是,他总是那么坚定,并且一直按计划(大方向)成长着。他比我小,却反过来给我建议。
从他身上反观我自己,这一年来没感觉有什么成长,向着“混”的方向走了一段时间。近来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可能就毁了。我可取的地方就是可以不惜金钱去学习,然而往往热衷于“开始”却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束。人不能不成长,成长就是把有用的事哪怕再无趣都去做,哪怕养成一个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重复重复又重复。你耐得住这般无趣和重复吗?如果做得到,也许你就不断接近你的目标,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