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的日更徽章到手——200天!
容我欢喜一下下......
嘿嘿!
虽然选择日更后,就知道自己会一天天坚持下去,200天是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但收到平台发来的图片,仍然觉得很富有仪式感。这是又一个里程碑,值得做个记号,留下痕迹。
简书注册200天,日更200天,感恩之心有增无减。更多是体现在每天和友友们互动上、每日习惯性拜读作品和点赞评论、参加主题写作活动......今天就不叨叨了。
本次就想逼自己,总结一点儿干货,奉献给需要的友友,并以此留痕。
当然,我们都会持续进步,这只是我200天的视角。就算很业余,也是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总结,且是把自己认为好的、有用的拿出来分享,是地地道道的个人方法论。如有更好主意,留言区有请,奉茶水!
一 他到底叫个啥名儿才好?
写小说和故事,估计都遇到过!
自己创作的人物,就像自家的孩子一般,名字小了显得太拧巴,不够舒展,名字大了又“吼”不住,自己读着都觉得好笑......总之,不舍得他她它“名不副实”。
挠腮抓耳、写写改改,甚至写完文章后,全选文字,统一修改人名,是我最初写故事起人名儿的常态。
缘于自己并非天赋性选手。
不过,后来慢慢顺了,主要靠勤补拙。大致围绕以下几种方法:
01 来自身边的人
写《泥巴娃娃米亚》的时候,我的写作构思刚刚出来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孩子应该叫米亚。虽然与身边一个孩子重名,但我还是让她叫了米亚。
在《重器 | 新年礼炮》里,仓朴、映碧,都是我身边上一辈人名字的拆分组合,也稍稍考虑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校园内的文章,我会参考孩子班级,或者校园新闻里(同年龄段)的人名。
写一些职场、生活故事的时候,基本就是身边远远近近熟悉的名字。这个因为我职场的熟人很多,哪怕把微信分类找出来,划拉一下,就有一堆好听的名字。所以这类取名过程很轻松,写的时候也会感觉很贴近自己文章的内容和气息。
02 查阅相关资料
“米亚”的续篇《识 | 画意》,主题和情节刚出来,两位男角儿都是文化人,取名字可把我难坏了。
当时我在搜索平台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确定下来。用精准些的方法分别搜了“当代杰出画家”、“男画家名字”、“十大青年画家”,发现带三点水偏旁的有一定比例。嗯,不错,个人也喜欢。于是去找自己喜欢的字来组合......
孙渭这个名字,一下子就从脑袋里跳了出来的。但墨江这个名字却不断斟酌,虽然折腾了很久,但这些人名契合了自己想要的人物形象,感觉文章已经成功了大半,所以心里特别开心,甚至大晚上笑出了声,先生和孩子会过来看看我在干嘛。
所以,不清楚的时候,多查阅相关资料,一定可以帮我们找到想要的感觉。
这个,在《超实用书籍 02》里,老师也专门讲过:搜索能力,是写作者必备的底层能力。
03 向名家借力
很多名著里的人物名字一出来,真让人惊艳和惊叹!人物的形象仿佛看见一大半,如果恰当,可以借用。
武侠类名字,琼瑶式的名字,都是我小时候接触很多的两大类。比如金庸先生和琼瑶女士,他们的人物名字大多来自中国古典名著或者诸子哲学,大有深意......虽然目前没有涉足这类文章,但总是自己学习的方向。
二 那么多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写?
这事儿,分两面看吧——
首先是认识写文成长规律,克服心理障碍。
刚入简书,每天写得简单,所以自在。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之队长凌波微语的照顾,还有很多朋友一起写,互相鼓励,也算让我品尝到文字的乐趣。
后来,发现自己很快进入第二阶段——不知道的太多了,如何写呢?
特别是被拒稿的时候,很容易就产生这种心理。
虽然特别正常,但是总不能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退回安全区域,天天碎碎念更文......我还是想坚持写主题文,参加投稿!这也算我遇到的第二个瓶颈期吧!还是想跟着优秀的简友们学习,冲出瓶颈期!
既然叫自然,就更应明白世间万物都有发展的规律!事情都是周期性推进,只要信心不滑坡,多学习总结,总会曲线式上升的。
人得打磨,写文也一样!
一次挫折一次领悟。
大到文章的结构、逻辑、视角,还有人物的多少......小到字词句的运用、顺序、打磨......以前都是归结为自己“笔力不够”,但现在总算知道自己具体是在哪些地方不够了。
正如边际效应,不知道的太多,看似不幸,其实是自己真的进步了,终于得以站在写作的门口了。
米妖告诉我,《跃》的视角切换存在一些问题的时候,当时已经零点。我迷迷糊糊的脑子,更加一团浆糊:这是视角,是个什么“鬼”?我该怎样做到统一?有些文章也是好几个视角,但为什么又没问题......反复读米妖的圈点之处,我似乎有了感觉,从床上爬起来。
当晚就在手机上改了一遍,差不多满意才睡。第二天刚好周末,上午又用电脑细读、修改一遍,回复了这位细心、耐心的天使伯乐。
所以,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幸事!
特别感谢给予我指导的伯乐和友友们!
其次是多观察、学习,保持输入。
写文初期,都是从自己的经历、经验开始,都会得心应手。可心里的“墨水”会干涸、再多素材也有用完的一天,从这点看,日更其实并不容易。
当我还在为日更发愁的时候,我的队长凌波微语曾经说她的草稿箱有六十多篇文章,惊叹!仰望!但也开始学习她,有了灵感和素材,马上写几句草稿放入私密,需要的时候就翻一翻,这方法实在好用。
我曾经说过:每周一篇读书笔记,一首诗歌,一篇投稿文,其余就生活随笔。这其实是在用技巧达成日更的目的,但对于新手的我来说,很有帮助,反向要求自己看书、学习、日积月累。
这几天正在看的就是余秀华老师的诗集,还有回读《钱学森传》,获益良多,读后感后续慢慢分享。
如果我们能做到输入大于输出,才能每天都有可写,并且不断进步。
记得《旧 | 白茶往事》是征文截止的最后时间发布的。其实很早就写好了,故事线也较为清晰。但是自己对茶叶了解太少,一直没敢发布出来。那段时间,看了好些茶文化的文章、视频,尽管都没用上,但自己始终学习和积累了一些知识。如果以后再有相关题材,相信自己能做到更好。
三 写长文要用好大纲
就像出门旅行,也许一处美食激发了你,也许是网红美景打动你,又或许是朋友的感想让你觉得一定要去......但如果要玩开心,可能你会给自己一次一日游、甚至盘桓三五日。整个行程就得有大致的安排:最重点就是你此行的目的,线路即是把开始到结束串起的过程,其余就是吃喝玩乐的快乐小点点。
有时候,一句话就会触发我写一篇文章;一件事情发展的冲突点是文章的高潮部分;几个金句就能提升自己对文章的满意度等等。
这么多东西,如何做到有序,又不遗漏?
大纲可以帮我们!
就像简约版的旅行攻略,文章大纲是简单列出要写的一件件事情,也可以是每个章节的小标题。写长文,这样能把文章的架构搭好,做到心中有数。
以前我会专门用纸写好,不断对照修改。现在,我会把它们全部写在正文的后面,用一条分割线隔开,这样它们一直在我的视线内,可以更方便查看。
大纲在,重点事件就在,不会离题,重点叙述的部分也不会跑偏;小事件,写一件,删一件;自编或引用的小金句,用一句,删一句......直到分割线以下只剩大纲的时候,一篇初稿就成型。
自从用了这个方法,我的长文初稿质量提升了一大截。
在简书,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真诚感谢各位友友帮助!
愿我们都能体验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