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而不娇,无而不卑》
文/莫尘芯
持而不娇,就算有所依仗也不娇宠,在这个“拼背景的时代,我只有背影”,这是多么无力的独白。
所以,持而不娇的品格就显得珍贵了。
而“我只有背影”这句独白,就表达出了另一些人的自卑心理。但在没有依仗的时候,我们也不必自卑。
毕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无法避免孤独和无助的时候,而你比别人更适应那些,你就拥有更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其实富则济达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在富有的时候,救济别人而不娇;在穷困的时候,独立向善,不卑不嫉。
《持娇纵,忘所卑》
无所持,无所娇,无所卑,
欲所持,持之娇,娇之纵。
有所持,有所娇,有所卑,
忘所持,忘所娇,忘所卑。
因所持,因所娇,因所卑。
果所持,果所娇,果所卑。
——这是从六个出发点分析的持娇卑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
没有持仗的人,不会有娇纵,也不会有卑怯。
想要有所持仗的人,得到依仗易娇纵。
(因为他所想要的就是娇纵。)
本来就有持仗的人,必定有一定的傲气,也必定有一定的自卑。
(因为傲于下者,卑于上者)
忘记了依仗的人,也会忘记娇卑。
因为什么而有所依仗的人,必定因其有所娇纵,也必定因其有所卑怯。
最后得到持仗的人,最终也得到了娇纵和卑怯的权利。
这只是一些存在的现象。
但却透露了一些道理:比如:得失。持与无。欲与有。情况下的人们的娇卑异殊同归。
所以,了解自己因何而娇纵、卑怯,才是持而不娇,无而不卑品德修炼的开始。
然后,在反复的从零开始之后,就无所持,无所卑,无所娇了。——就可以开始真正客观的看这一切了。
就可以澄清自己的欲望,清楚的看到它,它的产生,它的变化,它的传播,它的影响……,
我知道有无数种方式可以做到这些,但,这是我知道相对之下最深入的和对身体伤害最小的方式。
或许在潜行研究的时候,你会逐渐疏离人群,但这并不需要坦心,你只是在与这个社会和谐相处。
只要你想归于人群了,随时都可以,但,在思想转换的期间,我建议找到平衡点并标志下平,如果不这样做,你只能等待下一个机遇来启发你,而不能自己创造机遇。
听说过:“世人总是在等待机遇,而智者经常为别人创造机遇”吗?
这是因为,智者们可以独善也可以兼济,关键就在于那些平衡点上。
要找到意识与现实界线的平衡点
而找到这些界线,本来应该是所有导师的任务之一
因为其据有的启发性是巨大的。
我虽然知道这些,但我却不为此而娇纵,也不为之卑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它,它属于世界,属于众人,却不属于我。
方为持而不娇,无而不卑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