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设想自己做父亲或母亲的时候,总是非常温柔细致的,但当他真正成为父亲或者母亲时,由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烦恼以及孩子的调皮等各种原因夹杂在一起,可能会变得脾气非常暴躁,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怎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养条狗还能看家护院呢?”“你和你爸一个德行,干啥啥不行,说什么也不听,脾气一样的犟。”“你再跟我耍赖,我揍你你信不信?”......
相信,这些话在家庭里都是很常见的对话,很多父母在家里面的时候,都会肆无忌惮的抒发着自己的看法和言论。
尤其是母亲,当她们生气的时候,都会对孩子“河东狮吼”,而孩子听到之后只能自己抹着眼泪,一句话也不敢说。
可是要知道,什么样的家长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脾气暴躁的家长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温柔耐心的孩子的。
01.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
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
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儿子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慢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遍。
慢慢地,他不再说话打结,表达越来越流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说不清,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今后读书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结巴子?怎么办?
被焦虑控制之后,父母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还老样子。
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孩子越说越结巴。
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02.吼孩子时,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
德国有一本经典的绘本,这本绘本的书名叫《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在这本绘本它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孩子被妈妈吼叫过的内心世界,这本绘本评价很高,常被幼儿园、小学作为亲子互动主题。很多父母看了后都表示:看完开始反思自己,心疼孩子。
绘本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小企鹅早上起床的时候慢吞吞的,企鹅妈妈给小企鹅做的饭菜都凉了,小企鹅依然磨磨蹭蹭,转眼上学都要迟到了。企鹅妈妈开始对着小企鹅发脾气,它对着小企鹅生气地大声吼叫。
企鹅妈妈的这一声吼叫,吓得小企鹅全身都散开了,它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它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它的翅膀掉到热带雨林之中,它的嘴巴飞到了高山上。而它的尾巴呢?却不知道被掉到了何处,他就剩下一双腿,跑啊跑,想叫,没有嘴,想找,没有眼睛,想飞,却没有翅膀。
最后它跑到了撒哈拉大漠,他感到很累了。这时,一个影子罩住了它,原来企鹅妈妈发完脾气后,开着大船来找它了。它为企鹅宝宝找到了它身体丢失的部位,并帮他把这些部位安装了上去。企鹅妈妈和他道了歉,然后他们开心地开着小船回家了。
父母在吼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大脑这时候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可以是一片空白。这时候孩子内心会觉得很恐惧,妈妈的吼叫,会让他感到害怕、恐惧,也会让他想要逃避,成为和小企鹅一样,身体变得"四分五裂"。
美国社会学者默里.斯特劳斯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得知,有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表示曾经吼过孩子。这些父母表示:他们吼完孩子后,不怕孩子会哭,也不怕孩子会闹,会和他们讲道理,就怕孩子把自己调成了静音模式。
这些被调为静音模式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充满着恐惧的。研究者调查询问了这些孩子,问他们当时内心在想什么,大多数孩子都回答:"觉得自己好差劲,担心父母会抛弃他。"
03.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1. 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
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
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
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 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
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
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04.怎样不吼不叫地管理孩子?
一. 孩子不听话时,家长最好这么做
1.恰当的冷处理
当孩子表现出无理取闹时,家长适当的冷处理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偏差,进而有收敛一些的表现。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欠缺的时候,家长再来进行说教,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对设定好的规矩不轻易妥协
当父母向孩子宣布设定好的规则后,即使孩子哭闹也不能够妥协。否则,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听话的表现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这显然是将孩子带入认知的误区。
3.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急躁的批评或者是不管不顾的放任,这些做法都不适合。家长应该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孩子的这种试探。温柔的态度表达孩子是被爱护着的,而坚定的拒绝则表明了父母的立场。
虽然知道“吼”孩子的做法并不恰当,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家长不能克制自己。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很容易就爆发出这种过激的表达方式。“吼”孩子更加倾向于展现家长的权威,迫使孩子妥协。
二. 怎么样克制自己吼骂孩子?
1.就事论事
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着眼于问题本身,做到就事论事,不要把积累了很久的情绪掺杂其中,否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困惑,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个部分做得不对。
2.保持充足的耐心
家长只有保持足够的耐心才能够倾听到孩子内心深处真实的表达。保持足够的耐心有助于保持心情的稳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加理智。
3.对孩子有同理心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够发现自己所提供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的教育会产生对孩子内心的伤害,父母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时,父母冷静理智的对待很重要,只有保证自己不情绪化才更加能够看到孩子的真实所想,更加能够找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