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颗蛀牙,
在咀嚼时就感觉有比针还细但是比针锋利的东西扎进牙蛀的那个坑,
然后手指拿着那根东西边搓边往下扎...
这种感觉比大脚趾插着牙签踢墙一脚更痛苦。
我一直思考如何形容生活中的那些无可奈何,每次回首满是灰尘的记忆,面对着那些无能为力的事,只能咬紧牙关,这种感觉就好像那颗正在疼痛的蛀牙。
不久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了一句话:
人生如戏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我瞬间找到到了那个用来形容生活的词语,也终于把那个蛀牙拔了出来。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生活中的无奈没法归结于神明,像牛顿那样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生活的最后也还是能够选择相信神明,我也不知道未来我会不会成为一个信徒。但对于现在我的认知来看没有比“人生如戏”更好的解释了。
“生活中的无奈”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牵强,举个例子:当我们在成功的时候,总把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无法复制的东西成为幸运,如果这些东西可以复制那人生就充满了惊喜。但遗憾的是它不能复制,甚至同样的条件下,它也不会再次出现,这也就成了生活中的一个无奈。
一个朋友和我说:自己在张家界,一条可以引用的溪水却被人们忽视广告牌,无情的践踏,自己却只能去捡捡垃圾,真的很无奈。
明明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可他到底是怎么了,
而这也只是一生中那无数镜头中的一幕。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一个与众不同的剧本。
即使那些践踏溪水的人们,他们也有自己的剧本,但我想,对于自己而言,去做些让自己舒服的事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慰藉了。哪怕只是捡一些垃圾,这个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既然是一场戏,
丢掉一个镜头是看不懂结尾的,
没有一个结尾镜头也就失去了意义。
顺生而行
人生如戏,顺生而行。
唯有看懂每一幕,才能明白结尾的含义。
我喜欢白岩松的一段话:“走到生命的那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的期待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很多朋友都遇到了麻烦,我想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每个人都会处于一段低迷期,但不管今夜有多么可怕,有多么的不好过,明天早上一定会知道自己今晚怎么度过的,顺生而行即可。
总有那么一刻觉得整个世界就要崩塌了,总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但事实上我活的很好,甚至每一天都比前一天要好。这每一幕也许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很痛苦很难过,但它对结尾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顺生而行即好。
就我自己而言,每一次骑车的路上,总会遇到问题,比如迎面来的五级大风只能推着往前走,没带工具爆胎,地图显示能走事实上走不了,每当每一慕发生时都让我非常恼怒,痛恨不公,但当走到目的地的那一刻时,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顺生而行即罢。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们自己,但大家都有自己的剧本,每一幕都是精彩的。即便是最为痛苦的那一幕,它也一定有它的意义,对结尾有着独一无二的影响。
热爱每一幕的生活,最精彩的那一幕可能不是结尾,而是当下。
向死而生
人生如戏,终有一天曲散人离。
与其惶惶不可终日,那还不如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以一种不避讳死亡的态度来生活。
近期珠峰堵车,13天内已经导致11人遇难3人失踪。
看到评论里有一句特别扎心的话:好好活着不好吗?上去是一个大活人,下来确是一具冰凉的尸体,甚至连尸体有也没有,图什么啊?
的确不反对每个人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选择每年死于极限运动的人很多很多,但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此,至少对这种生活态度充满着敬畏,向死而生。
曾经听到过非常丧的一句话:为绝望所生,为希望所遗弃。
1944年圣诞节至1945年圣诞节期间,纳粹集中营的死亡率最高,不是因为劳动强度的增大也不是因为食物短缺或气候寒冷,甚至新的流行病也不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很多人都天真的认为圣诞节前可以回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性越来越小,犯人们失去了相信,放弃了希望,但那正是黎明前的最后一刻黑暗。
我也曾听过潘多拉魔盒里的最后一件礼物:希望。
当真正向死而生的时候,占据内心的就是希望。
记得蛮吉说了这样一句话:即使我打不过你,我也要用我的行为证明我是你的敌人。在面对灵山军东线战区第七师雾妖夜战先锋幽弥狂时,输赢根本就没有概念,但他没有在乎生死,选择面对敌人。在面对基斯卡人奇衡三、粼妖族第一英雄海问香,他都没有退缩。
“你的对手是:神圣兽国游尾郡窝窝乡独行族妖侠蛮吉。”
正是这种向死而生的态度让我对魁拔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光绪皇帝这样写到一个人:今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即使知道面朝死亡,也要从容就义。
这种向死而生的态度,让他意志长存。
人生如戏,顺生而行,
走到生命的那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
戏如人生,向死而生,
生必走向死,因而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哪怕最终没有人鼓掌,也要完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