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阅读《人生效率手册》前言的部分时,有一点小感悟,人和人之间之所以会慢慢拉开差距,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个习惯。
书中写到,新教育的提出者朱永新先生曾说过,他每天早上4点半到5点,就起床读书写作,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40年,也就是说,他从20岁左右,还是学生时期就保持保持这一习惯。究竟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强大的毅力,持之以恒地做这件事?
知易行难,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必然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有一个十分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我们都知道,做一件事情,坚持一天很容易,可是坚持一个月呢?1年?10年?甚至40年如一日,试问自己能否做到?
这就是差距产生的原因,很多人整天吵着,我要减肥,我要健身,我要读多少本书,我要做这个,我要学那个……,看吧,很快就没了下文,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所以至今没有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坚持下去很难吗?也许并不是,对于我来说,我是没有克服自己的焦虑和懒惰。焦虑是因为自己的目标不够坚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懒惰是因为坚持一段时间,有些成效就想偷懒;如此反复,产生的效果必然不够理想。
今天,默默的把6:20分的闹钟,调成了5:30分,想想19年,因为开店,10个月的时间都是四点半起床,不是也坚持下来了?现在孩子不上幼儿园,只有早上和晚上我才有自己的时间,确实需要让这个时间再多一些,才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晚上来了个清理,把我的电脑,归置到了一个适合我的位置,里里外外的柜子、桌子,捣鼓了一个遍,孩子一边帮忙一边高兴的问我:今天是清扫日吗?我很赞同,因为这件事情我想了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拖拖拉拉没有做,今天都弄好了,别提有多轻松。
接下来的日子,我会继续读书,锻炼身体,学着写作。
读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习别人成功的方法,而更多的是让我学会与自己对话,只有我们更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路该如何走!